环球资讯搜索

共有11个相关内容

他们为什么选择了马来西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购买豪宅不是件困难的事;加之2005年以来,受制于国内一系列限购、限贷、房产新政产生的“挤出”效应,加之移民、求学、投资等庞大需求,海外置业已并不鲜见。并且这种趋势越演越烈,形成了一种流行风。 中国投资者的热情 2012年,相关数据表明,在全球最移居城市温哥华,截至第一季度,内地投资者购买新房的比例达到了29%; 美国福布斯网站用了一个“中国制作”的兄弟词语——“中国购买”来形容中国人在美国一掷千金买楼买地的豪情; 据报道,截止到今年9月底,葡萄牙黄金签证为葡萄牙带来了约10亿欧元的外国投资,其中房地产约占91%,投资金额达到8.65亿欧元。大部分投资者来自亚洲地区,中国投资者占80%。 以上例子数不胜数,世界各地遍布着中国投资者的身影。 马来西亚成黑马,异军突起 提起马来西亚,许多人对它的印象都停留在“东南亚的一个旅游胜地”上。但是近几年,却越来越受到国内众多投资者的欢迎。华人天下网顾问接触到几位前往旅游及考察的客户,听到了他们的叙述,明白了个中究竟。 投资者王先生:几年前,我就在关注国外房产的事情了。一开始,我也是选择了一些老牌的移民国家,像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都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是,经过了解,我发现这几个国家的政策慢慢收紧了,而且要求严格。可以说是出于无奈,我才选择了马来西亚。但是,经过深入了解,我发现马来西亚还是不错的。 旅游者李小姐:以前只是听说马来西亚旅游非常舒服,直到去过以后才知道大家所言非虚。马来西亚的气候是非常舒服的。我去的时候是冬天,那里没有雪,也没有寒风。坐在海边的躺椅上,感受海风、阳光,确实感到不想回来了;而且他们的东西非常好吃,又便宜。 留学生吴某:我的家庭不是非常富裕,我选择在马来西亚留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实行课程转移,我毕业时能获得由英、美、澳、加、新等国的著名大学颁发的学历文凭或学位证书,并且国际公认;同时它还和以上国家的著名大学建有双联课程或学分转移制课程,学士学位学制仅三年,并可以方便地转入第三国大学学习。因此,我把这里当作我前往欧美的跳板。同时,它的费用低,减轻了我家的经济负担和和我的心理负担。而且离家近,爸妈可以经常来看我。 企业家徐先生:作为企业家我最看重的是投资回报,马来西亚的“大吉隆坡计划”和“捷运计划”都会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口发展,在这里置业不会错;而且,即将实行的消费税,会让我的投资增值;更为吸引我的是马来西亚房产的永久产权,我的房屋会随着土地的增值而增值;房屋精装修又节省了我大把的时间成本;另外,我在银行贷款购买了房子,再把我的房子租给这边留学、旅游、工作的人,由于马来西亚的租金比较高,所以我可以用这笔资金继续投资。 大部分的人选择马来西亚也是出于以上原因。调查研究显示,吉隆坡的房价涨幅,在去年达17.18%,居亚洲之冠。因此专家预测,马来西亚的房价还将继续上涨,所以让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华人天下资深顾问建议:投资者选择时需要谨慎,要注意以下方面:1、投资地点增值的潜力如何,这将影响日后房产的增值情况;2、投资区域的细分要注意,目前马来西亚的主导型产品是小型公寓或者商业地产;3、投资项目的地产商的信誉及实力如何,这也是投资的关键;4、项目的代理机构信誉是否良好,投资者在下手前最好先前往当地考察再做决定,避免上当受骗。  

日本和菲律宾的差距为什么如此大?

2014年数据,日本人口约为1.27亿,菲律宾约为1亿;同时日本国土面积为37.79万平方公里,菲律宾约为30万平方公里;日本海岸线长约3万公里,菲律宾海岸线长约3.6万公里。(之前与日本相对比的英国人口约为0.65亿,菲律宾国土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1.2万公里)。从这些数据来看,菲律宾相比于英国,与日本更接近。 但虽然日本与菲律宾在人口、面积等方面非常接近,但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差异却远比英日两国之间巨大得多,有些数据甚至可谓天壤之别。下面简单罗列一下: 但虽然日本与菲律宾在人口、面积等方面非常接近,但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差异却远比英日两国之间巨大得多,有些数据甚至可谓天壤之别。 下面简单罗列一下: 1.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日本GDP约为4.60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三位(日本GDP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上曾占据了31年),而同年菲律宾GDP约为0.2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40位。两国2014年GDP总量相差达16倍还多。鉴于两国人口相差不大,所以人均GDP悬殊也特别大。 日菲两国GDP对比(注意图表左侧单位不同) 2.文化教育水平:据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组织公布的数据,日本京都大学排在第38位,东京大学紧随其后位列第39位,日本进入前100名的大学有5所。而菲律宾最好的大学菲律宾大学世界排行第410名。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日本人共获得诺贝尔奖20人次(另有2人为日裔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律宾0次。两国国民文化及教育素质差异之大世所共知。   3.科技发展水平:日本的汽车、电子、机床、摄像、机器人等高精尖产业世界领先,日本代表性工业巨头包括三菱重工,三菱电机,日立,东芝,丰田,本田,电装,爱信,川崎重工,住友电工,日产,发那科,欧姆龙等等。日本航空航天科技水平也居世界前列,在大推力火箭、深空探测、太空机器人等方面甚至领先中国。反观菲律宾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菲律宾基础工业底子非常薄弱,高科技产业更寥寥无几,没有世界知名企业。菲律宾科研经费占GDP约0.21%,金额和比例都非常有限。 4.军事:日本军队(表面称作“自卫队”)虽然编制数量较少,但主体都是军官骨干,战时可轻松动员百万部队。日本海陆空军装备都非常先进,尤其是其海军力量在亚洲数一数二。如日本的潜艇及反潜技术世界领先,并且拥有数艘“准航母”。日本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研发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之一。日本陆军研制的10式坦克在世界上的排名也非常靠前。总体而言,日本的军力及战争潜力都不可小觑。   再看菲律宾。正规军编制仅约11万人,三军装备严重落后:在菲现有的海军装备中,两艘由美国海岸警卫队退役、排水量为3200吨、作为辅助力量的“德尔毕拉尔”级巡逻舰是最大的战舰(其余战舰吨位均小于1000吨),也是菲律宾海军远海作战的主战力量。舰上没有导弹系统,一旦投入战争,基本不具备任何威胁力。“德尔毕拉尔”级巡逻舰是一条美国1943年下水的急造驱逐舰,舰龄68岁。 菲律宾空军2005以来甚至连喷气式战斗机都没有,只能用螺旋桨飞机应付。去年11月才从韩国进口了几架FA-50教练机,使菲律宾空军重回“超音速时代”。菲律宾陆军主要装甲装备大多陈旧不堪,多服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如菲律宾装甲力量的核心主力是41辆英国FV101轻型坦克,装备于1977年,距今已近40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老古董”了。日菲两国军力差距之大可谓判若云泥。 5.政治:日本为君主立宪制,日本的政府是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原则,由国会,内阁,法院行使相应权力,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天皇作为国家象征被保留。   菲律宾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菲律宾议会称国会。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 从以上项目来看,可以看到日本和菲律宾只有政治体制相对接近,其他数据差别都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什么呢? 历史角度 1.日本和菲律宾的人口历史上差异巨大。在明治元年(1868年)日本人口估计为3千万以上,而日本于194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73,114,308人,二战后日本人口很快破亿,最高时达到约1.3亿。整体来看日本人口增长比较稳定,增长曲线比较平缓。这从侧面反映出日本发展成熟较早,经济社会相对稳定。   而菲律宾的人口增长则完全是另外一幅场景:菲政府1960年初次普查人口时,菲律宾仅有人口2700万左右,低于日本1868年的水平(相差约百年)。但菲律宾人口增长率一直较高,5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破亿,把菲律宾过去的半个世纪称之为人口爆炸毫不为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菲律宾整体开发较晚,社会成熟度较低。虽然现在日本和菲律宾的人口比较接近,但这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两国人口差距十分悬殊。所以两国的社会及经济发展程度也不能同日而语。 日菲两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对比 2.日本社会文明发展较菲律宾更早更成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人口主要取决于农业文明发展程度。受中华文明影响,日本农业文明发展相对较早,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可以养活远比游牧、狩猎、采集文明更多的人口。如果不是因为日本境内多山少平原的地理环境限制,恐怕日本多雨湿润的海洋型气候还会养育更多的人口(其实反观古代中国即可)。 在“黑船事件”发生之前,数百年较为成熟的农业文明和相对稳定的社会制度让日本已基本达到农业文明发展的最高点。后来的明治维新则将西方文化与科技大量引入,猛烈撞击着古老的农业文明并取代其主要地位。科技文明的进步让日本更上一层楼,物质文明得到更大丰富,从而可以养育更多人口。医学卫生的发达则让人们的寿命得到大大延长。   反观菲律宾的文明发展起点就非常低,约公元12世纪,菲律宾才有了部落联盟性质的政权,菲律宾历史上仅沿海地区有相对成熟的农业及手工业文明(与同时期的日本不可同日而语),菲律宾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长时间过着刀耕火种、狩猎采集的较原始生活。16世纪初麦哲伦死于他挑起的部落冲突时,菲律宾的农业文明程度依然较低。 后来菲律宾依次沦为西班牙、美国、日本的殖民地,历史上基本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被殖民历史中,菲律宾不仅没有很好地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甚至连自己的文字都丢失了,成为了一个有本民族语言却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国家。而且由于殖民者的干预,菲律宾也没形成属于自己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菲律宾独立后,菲律宾虽然人口大爆发,但贪污腐败内斗不断的政府也没能带领国家走向一条富强之路。 地理角度 1.两国经纬度差异较大:菲律宾纬度较低,处在热带地区,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物种极为丰富,便于狩猎和采集。而日本纬度较高,处于温带,虽然森林覆盖率也很高,但物种丰富程度远不如地处热带的菲律宾,狩猎和采集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但非常适合农业文明发展。因经纬度差异,两地走上了完全不同的文明发展模式。 2.两国岛群构成差异较大:日本由本州、四国、九州及北海道四岛组成,其中以本州岛为主体,四国和九州距本州岛也非常近,虽然稍偏远的北海道因气候寒冷等原因长时间未纳入日本势力范围,但日本因相对简单和近距离的群岛构成容易形成统一而集中的文明。反观菲律宾群岛则不仅岛屿众多,而且没有主体岛屿,容易形成分散而不同的文明,从而难以凝聚人力、物力发展更高级的社会文明,长期停留在原始部落文明阶段。 3.两国与大陆的距离差异较大:日本与大陆之间的距离较短,对马海峡最窄处仅41.6公里。而菲律宾与中国台湾岛之间的巴士海峡平均宽度约370千米,而中国台湾海峡最窄处约130千米。与大陆之间距离的巨大差异,导致大陆文明的传入程度也差异巨大。   早在秦汉时期(约公元前3世纪)中华文明就已经开始影响日本,日本学习中华文化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整个古代日本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带动有很大关系,而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与大陆的距离并不十分遥远。   反观菲律宾,则由于离大陆文明太过遥远,导致当地文明很难被先进文明带动发展。公元前300-公元1500年间,现代菲律宾人的祖先马来人分3批从东南亚地区来到该地,但文明水平非常低。虽然沿海地区零星接受到来自印度和中国的文明影响,但由于距离太过遥远这种影响非常有限。 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班牙人的殖民统治才让菲律宾部分地区收到西方先进文明的直接影响。但殖民者出于自身考虑,更愿意让菲律宾成为一个廉价原料、人力提供地,各种干预使得菲律宾无法真正健康发展本国文明。 资讯来自知乎整理

为什么泰国房地产越来越值钱? | 泰国

泰国因为距离近,旅游业发展迅速,环境优美,成为了投资者的新目标。曼谷作为泰国的首都,每年迎接3000多万的游客,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曼谷的经济和房产市场,投资客将曼谷黄金地段、优质项目几乎抢购一空。无论是泰国清迈购房还是曼谷公寓投资都十分火热,曼谷公寓对于外籍人仅有的49%份额,开盘几天就售罄的比比皆是。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曼谷的超高房价呢,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 1、土地供应 房价的源头是土地供应,根据数据显示曼谷新楼盘开发在2016年达到顶峰后将逐渐减少,市中心和城郊的新盘数量下降明显。主要是由于可开发的土地少,土地资源稀缺。 在一个开发强度已经如此之高、土地极度匮乏的地区,还想要有大量的土地供应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土地供应的紧张必然会导致土地价格的上涨。 在2016年底,17个公寓项目实际价格都超过了30万泰铢/平米,虽然这不能代表曼谷的房屋均价,但是也明显的反映了曼谷最核心区域房屋价格的上涨趋势。除了土地稀缺之外,对于泰国这么传统的国家,土地是不能随便开发的,就算是拆迁重建也要经过100%的居民同意才可以,所以因为土地资源的稀缺加上重建的困难,使得泰国房产越来越吃香。 2、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商品都是由供需影响其价格的,房价也不例外。在土地供应量十分有限,而需求量又庞大的条件下,就势必会造成房价上涨的现象。 轻松办理泰国养老签证,吸引了大量的养老群体。泰国法律规定,50岁或以上的外国人可轻松获得长期居留养老退休签证。再加上世界一流的医疗设施、以及优质的服务,令泰国成为越来越热门的退休目的地。同时也可以常年居住,或者是作为避寒的选择。每年都有从欧美、亚洲其他国家到泰国久居的养老人群,去年到曼谷的外籍人士增长了2.9%。 平均入住率保持强劲83.7%。除了到泰国定居的群体,泰国的游客总数在暴增,2016年达到了3200万,增长了9%,增加了市场的整体占有率。Sukhumvit地区一直是曼谷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区域,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便捷的轨道交通BTS轻轨,素坤逸区有大量的商店和餐馆。 曼谷由于其经济发达,加上世界500强的外资公司基本都在曼谷设有分公司,这些外派人员是曼谷房产市场的主要租客,华为就在曼谷设立公司,5000员工入住曼谷,必然给曼谷房屋出租率贡献力量。尤其是依托于轨道交通线的公寓项目,由于交通便利,成为了租赁的刚需。 开发商在曼谷市中心建设了60%的小户型(一卧或更小单位)公寓来满足租赁人士的需求。而这些项目有35%-40%卖给了外籍的投资者;为了进行竞争,开发商纷纷将公寓楼进行精装修,吸引了超过90%的高入住率。曼谷的公寓除了需求旺盛之外,租金回报较高,普遍在6%-8%之间,这也是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主要原因。 3、房价上涨意料之中 泰国现在处于高速的发展中,政府在大力修建基础建设,改善交通状况,从而促进了房产市场的发展。从当前的泰国房价、租金回报率的增长,我们可以看出泰国房产已经进入了“黄金十年”。在过去5年中,人民币兑换泰铢的汇率增长了19%,使得泰国房产在中国投资者眼中更具吸引力。 随着一带一路的落实,一旦中泰铁路通车了,也许很多人将会选择陆路游东南亚,深度自由行将会火热起来,而高铁过路的城市地区,必将是旅游大火之地。目前,曼谷以外的旅游冷门的外省,一部分泰国投资人已经开始对高铁经过的城市地区,慢慢的囤地了,所以无论在哪个国家,可以说投资不动产,依然会是投资的主旋律之一。 同时,大家也知道就业率是丈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准之一,而泰国就是整个亚洲失业率最低的的国家,全国失业率0.9%,曼谷更是低至0.6%,充沛的就业机会导致大部分人口涌入曼谷,使得曼谷的房屋入住率皆维持在90%左右,无大量房屋空置,无明显的泡沫风险。 有越来越多的外企将东南亚总部从新加坡搬到曼谷,包括华为今年刚设立的东南亚区域总部,就设立在曼谷市中心。每年有大量外地人进入曼谷,人口为净增长。所以曼谷市区的均价10年来已增长1倍,平均每年的涨幅到8%-12%,出租回报率4%-8%,曼谷房地产基本可以达到每年两位数的投资回报率,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据ReMax瑞麦地产)

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意大利买房? | 意大利

意大利首都罗马成为了全球住房交易市场最受关注的城市。意大利房产秉承一贯高品质的步伐,在欧洲投资年中获得了非常多人的青睐。作为欧洲大国,意大利房产一直以保值、高品位著称。而意大利购房移民政策的推出,无疑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投资优质房产的同时还能成功移民意大利。 意大利,作为欧洲第四大经济体之一,七国集团成员国之一,世界GDP排行第七位,可以说意大利的吸引力在于强劲的消费支出和政治的稳定。整个欧洲市场,意大利的房地产市场优势明显;这不仅是由于该国强大的工业领域,更因为它没有经历过其他欧洲国家那样由于物业过度开发而背负的供过于求的市场压力。   意大利住宅租赁市场的活泼势头,表现在不断增长的租赁需求权威调查显示,意大利房屋出租率近两年内上升26.5%,办公场所的出租率呈井喷趋势,增幅达234%,也为投资者后期房产增值和收益带来利好趋势。意大利哪里买房好?  1、从出租角度:  米兰的就业率全意大利最高,有大量稳定的上班族和国际学生,出租率高,增长空间大。  2、从出售角度:  米兰世博会可能带动周边房价的上涨,米兰省所在的伦巴第大区的北部房产也有可能受瑞士房价影响上涨。   3、从自用房产角度: 米兰生活便利,是购物和生活的天堂,加上米兰的教育资源丰富,所以试有利于子女在那里上学的,而去不湖区的风景优美,十分适合度假。 市场稳定:意大利家庭房产持有率超过70%,且有大量外来买家进入。 制度改革:意大利政府2014年起取消征收不动产税,大大提振房屋市场。  外国人购房交易税只需3-4%。    旅游拉动:意大利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国,旅游业将拉动房产升值。米兰世博会也带动周边房价上涨。 目前欧洲国家开放的移民方式以置业为主,其中意大利购房移民的相关法令规定:通过在意大利境内购置30万欧元以上房产,可获得“选择居住居留签证”或者“5年期申根签证”,前者可以使投资者获得移民身份,而后者则为长期前往意大利旅游、度假的签证,投资者可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意大利“选择居住居留”身份的申请方式和条件极为友好,只要满足两个主要条件: 1.申请者在意大利购置符合移民要求的住宅房产;2. 主申请人的非工资收入每年不低于3.1万欧元。如配偶同时移民,该收入须在原基础上增加20%;未成年子女同时移民,该收入须在原基础上增加5%。 而根据意大利此项法律规定,选择居住居留也可以同时向申请人配偶及子女发放。持此种居留满5年后即可获得意大利永久居留身份,10年后即可申请加入意大利国籍。 (来源:互联网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Shelly Du  

日本 | 东京热门投资区域有哪些?

受惠日元贬值、东京奥运效应影响,低迷许久的日本东京房市迎来了众多海外投资者的青睐,在2014年PwC的亚太地区理想投资地的排行榜上,东京荣登榜首,自此东京房地产市场迎来了火爆的投资热潮。本文为您介绍东京全面的东京房产市场情况,热门置业区域,助您高效投资。 野村房市与地产分析师指出,海外买家投资东京房产、当地人口密集,以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效应,未来几年东京房价将持续走高,预计每年增幅可高达10%,增长势头坚挺,投资魅力尽显。 东京地区租赁市场的出租率维持在90%以上,缘于其不断流入的外来人口庞大的租房需求,普通投资型单身公寓收益率在4%-6%范围内,平稳增长的房屋租金价格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东京地区的房产投资市场潜力。 一、东京投资热门区域-金三角介绍 1、什么是金三角 "金三角"区指的是东京最核心3区千代田区、中央区、港区,由于在地理位置上3个区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同时3区又为东京房产投资的黄金重要区,因此称之为"金三角"区。 查看更多东京房源 2、金三角地区楼价和收益情况 物业类型:投资型单身公寓; 房屋总价:2000万日元/套; 租金回报率:4%-5%之间 ; 月租金:约9万日元/月。 3、千代田区 政治经济中心:千代田区拥有包括皇室居所、日本国会、最高裁判所(最高法院)、靖国神社与大部分设置在大手町的中央省厅(中央行政单位)等重要机构,因此该区可说是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除了政治中枢的职能外,包括明治钢业在内的日本诸多著名公司的总社也设在该区。 地价平均上涨6.4% :根据国土交通省2015年初公布的东京地价数据显示,市中心的千代田区平均上涨6.4%,东京都23区价格最昂贵的住宅用地位于千代田区的6番町,每平米为315万日元(约合2.7万美元),不过由于这里写字楼众多,比较适合投资单身公寓,出租给附近的白领。 4、中央区: 日本华尔街"所在地: 中央区不仅地理位置处于东京的中心地,更是日本经济、信息、商业等的中心。著名的日本银行、"日本的华尔街"——东京证券交易所等日本经济核心都位于中央区。除此之外,包括银座、大型布庄与三越百货等公司总社都在该区,是名副其实的商业、金融中心区。 地价平均上涨6.3%: 日本国土交通省2015年初公布的"公示地价"显示,中央区的地价上涨6.3%,另外为迎接东京奥运会,政府决定将对中央区银座、日本桥等重要商业区进行改造,这也间接影响了中央区房价在未来的进一步上涨,投资潜力巨大。 5、港区: 国际化区域:港区位于东京东南方、紧邻东京湾,境内较著名的市街包括有赤坂、经济活动活跃的新桥、滨松町等商务街、外国观光客与酒吧云集的六本木、高级住宅街的麻布和白金,日本重要地标之一的东京塔就位于该区,这里是一个聚集着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气氛浓厚的地区。 地价平均上涨6% : 2015年初公示地价显示,港区地价平均上涨6%,住宅价格涨幅最大的属港区南麻布4丁目。这里作为东京都"金三角"要害之地,绝对是增值最大的一个区域之一。 二、东京投资热门地段-中央区银座、日本桥 中央区银座 1、一分钟了解银座银座 世界三大名街之一:银座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街齐名,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之一。 东京最奢华的商业区:三越百货、和光百货、有着七家电影院和两家百货商店的马里昂大楼(Marion)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 地球上最昂贵的房地产区域: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统计,银座在日本全国商业地产价格中,连续9年排行第一位。 东京奥运带动银座发展:日本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完善银座市政规划,带动日本桥地区房价在未来的进一步上涨。 2、租金回报: 楼龄10年左右投资型单身公寓租金约9万日元/月,回报率约4%-5%。作为重要商业区,银座一带的租房需求以及租金、回报率较为稳定,非常有利于短线投资。 3、房价情况: 楼龄10年左右投资型单身公寓价格约为2000万日元/套。东京奥运推动的市政建设等利好条件,使得银座一带的房价在未来进一步上涨,长线投资优势也很显著。 中央区日本桥 1、一分钟了解日本桥日本桥 重要历史地位:这座大桥是17 世纪德川江户时代建成的五条街道的起点,今日所见日本桥是1911年完工的建筑,是日本步入强国的象征性建筑。桥头的青铜麒麟张开的翅膀,象征着明治时代日本社会的腾飞。 日本"华尔街":拥有日本银行总行和有着日本"华尔街"之称的东京证券交易所。 东京超级CBD区域:云集了大和证券、IBM、丸红、丸善、日本美林证券、三井、三菱证券在内众多大型公司的日本总部。 核心商业区:包括三越百货、高岛屋在内的各大百货店的总部都坐落在这里,令日本桥的现代感十足。 奥运带动市政建设: 日本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完善日本桥市政规划,美化城市环境,带动日本桥地区房价在未来的进一步上涨。 2、租金回报 楼龄10年左右投资型单身公寓月租金9万日元,回报率4%-5%。由于这一带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大型公司众多,单身公寓需求量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出租率,免除了投资的后顾之忧。 3、楼价情况 楼龄10年左右投资型单身公寓价格约为2000万日元/套。东京奥运推动的市政建设等利好条件,使得日本桥一带的房价在未来进一步上涨,长线投资优势显著。 (据互联网综合整理)

意大利购房移民为什么选择米兰? | 意大利

意大利哪里买房好?意大利购房移民现在在国内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意大利米兰的房产。为什么选择在意大利米兰买房置业呢?主要原因如下: 原因一:金融中心和欧洲四大经济中心之一 1. 米兰是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集中了全国90%的金融交易; 2. 米兰都会区GDP占全国GDP的25%(2010年),区域GDP位列欧洲最高。 原因二:时尚之都 1. 米兰被认为是真正的时尚之都; 2. 米兰时装周有世界时装晴雨表之称; 3. 蒙提拿破仑街是世界最为著名的奢侈品大道; 4. 米兰市中心和附近的奥特莱斯城是购物的天堂。 原因三:拥有众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 教育: (1)高等教育: 顶级私立学校: 如马兰欧尼学院(设计)、多莫斯设计学院(设计)、卡罗世纪服装学院(设计)、博科尼大学(商科)和米兰音乐学院(音乐)等; 顶级公立大学: 如米兰理工大学(理工)、米兰大学(综合)、比克卡大学(经济学)和布雷拉艺术学院(美术)等; (2)初等和中等教育: 米兰外国人很多,因此有很多国际学校和寄宿学校。 医疗: 优秀公立医院: 如Ospedale Fatebenefratelli、The Clinical Institute San Siro和la Madonnina等; 优秀私立医院:如San Raffaele Hospital。 原因四:世界上展览和展会最多的城市之一 1. 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展览中心; 2. 每年举办各类举足轻重的大型国际展会; 3. 米兰主办2015年世界博览会,将带动周边房价的上涨。 原因五:靠近瑞士的北部湖区,风景优美,适宜居住度假 综上所述,选择意大利米兰的房产的优势有: 1. 从出租角度: 米兰的就业率全意大利最高,有大量稳定的上班族和国际学生,出租率高,增长空间大; 2. 从出售角度: 米兰世博会可能带动周边房价的上涨; 米兰所在的伦巴第大区的北部房产也有可能受瑞士房价影响上涨; 3. 从自用房产角度: 米兰生活便利,是购物和生活的天堂; 米兰的教育资源丰富,有利于子女上学; 北部湖区风景优美,适宜度假、生活。 (互联网综合整理) 来源:Shelly Du  

意大利几大城市房价面面观 | 意大利

国内在北上广深打拚的外地年轻人面临最大的烦恼可能就是买不起房子了吧,买房成为了很多人巨大的障碍和压力,那么在意大利房产是个什么情况呢,意大利哪里买房好?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这个事儿。意大利《晚邮报》经济专栏,报道了意大利国内热门城市2017年第一季度房价,意大利国内热门城市包括罗马、米兰、佛罗伦萨、那不勒斯2017年第一季度意大利房地产市场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根据数据预测,2017年意大利房产交易量将达到56.5万笔,这一数字对比2016年的52.8万笔,增幅达7%。几乎可以确定的是,2017年意大利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将迎来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前几年的交易量分别为40.3万、41.7万、44.6万和52.8万笔。交易量上升的同时也带动了意大利房价的上扬,自去年四季度起,意大利大多数大城市的房价已经持续攀升。一、罗马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罗马国家核心的地位就足以保证这个城市房产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同时罗马也是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这就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内需,在需求持续不断的情况下,供给方房地产自然就会处于强势地位。现在罗马大环线(Grande Raccordo Anulare)以外区域的房屋需求量还未得到较大的释放。意大利房产中介日前在分析意大利各大城市的房价情况后,对10个大区首府城市的房产均价做出对比。最终数据显示,首都罗马的房价遥遥领先,而西西里大区的巴勒莫市房价则在省会中排名最低。以20万欧元为例,在意大利首都罗马,这些钱仅仅能够买到66平左右的小两居;而在巴勒莫,就足够买下一个带阳台,带车库,带草坪的170平小别墅!即使是在罗马,不同地方的房价差距也同样很大,20万欧元只够市郊的一套小两居,大约60平的房子;而在市中心,就只够一个37平的一居室了。二、米兰米兰作为意大利的时尚中心和购物中心,同时是世界国际性大都市,意大利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欧洲四大经济中心,这些头衔使得这个城市不仅年轻,而且富有活力。米兰拥有世界半数以上的时装著名品牌,半数以上时装大牌的总部所在地,四大时尚之都之首。这里每年举行的米兰时装周更是被称为时尚行业的晴雨表。米兰交通发达,拥有三个大型国际机场。除此之外,米兰拥有100多个火车站,其中米兰中央火车站是欧洲以意大利规模最大的铁路车站,也是全欧洲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同时,米兰有多所世界出名的大学,拥有众多的留学生,这些学生的住房需求不仅给学习期间的租赁市场带来巨大的需求,同时毕业后工作也为购房市场带来庞大的内需。自今年年初开始,房屋市场成交量已超出预期并持续以良好的势头发展。米兰在2022年前将建成地铁四号线(M4),如今沿线的Forlanini区已受到购房者们的极大关注。此外,新生商业中心Porta Nuova也使得在其附近的Moscova-Garibaldi区域成为了购房热门地区。作为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不同地区房价差异问题也同样很严重。在市郊的话,20万欧元可以买到75平左右的房子,这要大于在罗马。但是在市中心,就只有机会买到34平左右的小蜗居了,比首都罗马的市中心价格还要高。数据还显示,即使在意大利经济危机最严重的几年中,米兰市中心的房价也只缩水了不到7%,可以说是非常的保值。三、佛罗伦萨佛罗伦萨是意大利首屈一指的艺术名城,也是公认的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徐志摩曾称这个城市为翡冷翠,历年来达芬奇、但丁、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这些声名显赫的艺术大师用自己的才华装饰了这个城市。这个城市虽然不大,但是其独有的魅力也持续吸引着众多的意大利移民。目前,房屋需求量最大的地区为Novoli,有许多大公司、医院和大学都集中于此,人们在倾向于在这一区投资房产。而在素有欧洲文艺复兴发祥地的佛罗伦萨,情况就要乐观的多了,市郊20万欧元基本可以够上一套大约80平的房屋;即使在市中心,这个总价也够一套60平左右的温馨小房子了。四、都灵 作为意大利第三大城市,也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这个城市保存着大量的古典式建筑和巴洛克式建筑。这个城市拥有意大利最好的大学、学院、学园、高中等。都灵房屋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区域集中在皇家公园(Giardini Reali)和瓦伦蒂诺公园(Parco del Valentino)附近,这里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百年建筑。 五、那不勒斯 还以20万欧元预算为例,这个价格如果在那不勒斯,则要更令人满意的多了。在这个城市,20万欧元足够买到一套100平的标准三室一厅了!但是那不勒斯治安较差,并非宜居之选啊! (来源:华人街) 责任编辑:Shelly Du

希腊知名大学一览

从2014年开始,希腊购房移民项目以超前的宣传推广力度,甚至带动了一波欧洲投资移民热。并且欧洲移民客户中,超过半数是奔着“希腊”而来,咨询者对希腊购房移民的教育方面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欧洲移民申请者把“子女教育”仍然摆在首要位置。对移民希腊的子女而言,获得希腊居留权后就可享受和希腊孩子一样的待遇,将来还跟容易过渡到其他世界名校。下面就由居外网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希腊都有哪些知名的国际学校吧!  1、雅典大学 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不仅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全巴尔干和地中海中部地区的第一所大学。创立伊始称为奥森大学932年改为现名,1841年由丹麦设计师主持修建了新的校舍。强势学科为哲学、法学、医学、经济学、考古与艺术史。 2、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 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也叫做亚里士多德大学,根据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字命名的。是希腊最大的大学。萨洛尼卡亚里士多德大学建于1925年,大学占地23公顷,靠近市中心塞萨洛尼基亚,共有44个系。 3、雅典国家技术大学 雅典国家技术大学,也称雅典理工学院,是希腊最古老、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创办于1836年作为非全日制职校命名皇家艺术学院。一直到1950年雅典国家技术大学成为希腊唯一提供工程学位的大学。学校的设施齐全,包括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多媒体远程培训教师,电影俱乐部,新建的教学楼和公寓住房设施。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和优越的生活,娱乐场所。 4、雅典经济与商业大学 雅典经济与商业大学最早成立于1920年,原名叫做雅典商贸学习学校,1989年才改为现名。雅典经济与商业大学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共分为8大院系:会计和财务系、工商管理系、经济系、信息系、国际和欧洲经济学系、科学技术管理系、营销传播系、统计系。并且,雅典经济与商业大学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商科院校之一。 5、马其顿大学 希腊马其顿大学,是萨洛尼卡市第二大大学,成立于1948年,最初命名为萨洛尼卡工业学习研究学院,1958年学校更为现名。1971-1972年间学校分为两个院系:经济院系和工商管理原系。学校包括的院系主要方向为社会、政治和经济科学。     6、爱琴大学 爱琴大学成立于1984年,是希腊最年轻的大学之一。爱琴大学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促进新科学领域的发展,而这些新的科学领域完全符合学生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前景。大学致力于完善教育制度与课程设置,以满足希腊社会和全球发展的需要。校园内有自己的健身房、游泳池。大学图书馆自大学成立时开放,目前藏书54,600 册,期刊736种 7、帕特雷大学 帕特雷大学位于希腊城市帕特拉斯,成立于1964年, 是世界第三大学,占地2.4平方公里, 学校成立主要是打算集中在科学, 技术,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社会科学方面, 现已推广到其他学术领域如保健科学和人文科学。除了教育方面,学校在基础、应用研究领域和研究的先导和广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8、克里特大学 克里特大学成立于1973年,位于希腊克里特岛,是享誉希腊乃至世界的涉猎多学科的研究型大学。该大学共由五所学院组成,开设有广泛的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科课程。同时克里特大学与希腊技术研究基金会(FO.R.T.H.)合作多个研究课题。 9、约阿尼纳大学 约阿尼纳大学坐落于希腊约阿尼纳市,成立于1970年,随着几十年的发展,学校的规模几乎成倍增长,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约阿尼纳大学包括17个学术院系,学校提供学士学位,现在也有一系列有组织性的硕士学习课程,在硕士与博士水平上与教学和研究元素相结合。

在新西兰购房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 新西兰

新西兰是个移民国家,每年都有大量新移民进入新西兰。近些年来,华人更成为新西兰新移民的主要成分。华人讲究“安居乐业”,所以,大部分华人新移民都会考虑购房。但是,由于新西兰的法律制度与中国大陆及亚洲其他华人居住区有所不同;由于华人新移民英文水平普遍不到随心所欲地使用的程度;再加上华人新移民对环境不熟悉、亲戚朋友少;等等,华人新移民在购房时必须特别慎重,以免在进行如此大笔投资时,考虑不全,决策不当,甚至受骗上当,最后投诉无门,让愉快购房成不愉快的经历。 以下是新移民购买房必须注意的几个事项: 1:明确自己的需求。 自己要买什么房子,要多考虑,多和亲友商量,是要两房自住的,还是两房自住加上一房出租的?是要地大的还是地小的?地大要到能分割程度(一般1000米以上)还是准备能有地方自己以后加建(一般600米以上)?还是只要三、四百平方米让小孩有地方玩就可以?价位要什么范围到什么范围?或者是多少位以下?一定要无尾街吗?要考虑近学校吗?自己有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如近钓鱼地方、可看海景、近医院、去高速方便等等?因为只有自己明确了需求,才有目标,才会节约中介与自己的时间。有的新移民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如价格十几万也可以,二十几万也可以,地区什么地方也不明确等,中介只好带着他到处看房,最后中介也做累了,买主也看花了眼。有的中介公司可能就会有怨言,甚至不愿再带人看房。 2、了解新西兰目前房地产市况及趋势。 一要了解那些因素会影响新西兰的房地产市况,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现在的情况。一般而言,房地产的价格受供给及需求影响,由于供给曲线一般较平稳(因房地产开工时间长,投资额相对固定等),房地产的价格受需求因素影响较大。对房产的需求主要有三类: a、自住需求; b、投资需求(主要为出租及长线投资) ; c、炒作需求(短线资金,短进短出,常用过江龙资金参与)就新西兰而言,新西兰的房产价格受外来人口影响较大,一是新移民,二是留学生。新移民主要带动的是自住需求,留学生带动的主要是投资需求。因此,当移民政策及留学生政策放松,房产需求就旺,同时炒做需求也具备气氛;当移民政策及留学政策收紧,或大量移民回流,房产需求就弱。前一段由于移民政策及留学政策较宽,大量新移民及留学生来新西兰,加上其他因素,所以新西兰的房产市况较旺。 点击查看居外网奥克兰精品房源 在新西兰买卖房屋需知: 新移民移入纽西兰之前及移入之初,均会为究竟该移居哪一个城市?这一问题所困扰。殊不知城市选定后,再面对选择居住该城市中之哪一区时,更是让人绞尽脑汁,难以取舍。届时不论房价、学校、环境等究竟是好或坏?均有赖您自行判断。而在纽西兰各城市中,尤以奥克兰之住宅区,最为复杂、难以决断。其理由如下: (一)、奥克兰市范围过广,可挑选之住宅区数目更是超过想象 奥克兰市是纽西兰最大的城市,实际上是由6个不同的城市所组成,可挑选之住宅区超过百区以上,新移民在短期内要决定住所诚属不易,更何况纽西兰每一个住宅区,均有其特色。两间完全一样的房屋,常因座落地区不同,或因内部装璜有异,而有不同之价格。冒然决定,常生后悔。 一般而言新移民对区域之选择,宜以下述几点做为评断之基础: A 交通方便。 B 学区较佳,且学校尚有空位可招收新生。 C 采购华人食品较容易。 D 房价(租金)适中。 E 有增值潜力。 (二、)各区内房价无真正的平均标准,拿捏不易 纽西兰各住宅区内房屋水准、建筑材料、建筑物大小、座落地点(同一住宅区内常因附近环境、地势高低、景观、学校而有截然不同之结果)参差不齐,价格更是天壤之别。不像在国内指明哪一条街,几层楼之大厦,约莫可捉出每坪多少之价格。但在纽西兰光靠一个平均房价的理念去购屋,是行不通的。新移民必需逐屋勘查,逐月了解,方是掌握房价合理与否之关键。 虽然坊间不动产公司,已将奥克兰各住宅区之平均房价统计显示在一些报表上,但所谓平均房价一般系指最近3至6个月该地区市场成交之房价,而华人新移民看得上眼之房屋,成交不多,相对使得前述平均房价出现偏低的常态现象。此外,该平均房价除了随市场利率变动,高低起伏,变化无常外,更由于华人新移民要求房屋之品质,常在一般水准以上,自然拟购入房屋之房价会高出平均房价。但对华人新移民而言,最困惑的是:短期内他们不知道其拟选房屋之品质,是否真正是在一般水准以上?是否就可以按该地区之平均房价再加一些价,以购得理想之房屋? (三)、入学与学区,习习相关 纽西兰大部份之学校均实施「学区制」(SCHOOL ZONEING),学校祇对住在该学区内的学生开放入读,部份名校更早已人满为患(部份明星学校,虽开放区外学生凭成绩跨区就读,但新移民子女通过考试之机会甚微)。新移民在选区之前,尤应事先了解。 对新移民而言,奥克兰虽设有2所大学、3所技术学院、1所师范学院、95所高中、47所初中及326所小学,但究竟哪一所学校较适合自己的子女?是新移必需切实要考虑的,决不可人云亦云,或迷信明星学校。 或许有人会建议参考各校会考成续,但新移民必须了解到会考成绩,并不能真正代表该校之水准。例如甲校向来评价不高,惟会考成续栏标示该校「参加考生」平均分数占前90%以上者,达到100%;而乙校之会考成绩栏标示「参加考生」平均分数占前90%者,仅有55%,而占前70%~80%者,有45%。对初抵纽西兰之新移民,很可能就会挑选甲校了。其实甲校应届毕业生共100人,但仅有一人拟继续升学,故该学生参加会考,并经评定为A(前90%),故有100%的水准;反之,乙校应届毕业生也是100人,全部参加考试成绩均在A与B间,当然表现优良,但您却从书面资料上就很难看得出来(这是因为会考成绩中并未注明有多少人应考)。 信息来源:天维网论坛 排版:Shelly Du

两次房地产泡沫为何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 日本

在1974年和1991年日本房产泡沫分别发生两次破裂。如果对照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日本房产泡沫的形成与结局,可以发现,第一次房地产泡沫随着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得到顺利化解,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增速换挡期改革转型取得巨大成功。日本的增速换挡发生在1968-1978年间。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严重依赖外部资源、产业结构偏重,日本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相对于欧美国家更加积极地进行调整。当时日本政府从供给侧实施改革,积极推动和引导企业“减量经营”,同时大力疏解产能过剩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改革,日本成长为制造业强国,产业结构顺利升级,经济和股市持续繁荣。 日本在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发生过两次房地产泡沫,同样的泡沫却是不同的结局。第一次房地产泡沫得到顺利化解,原因在于经济中速增长、城市化空间、适龄购房人口数量维持高位等提供了基本面支撑。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深层原因在于经济长期低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幅快速下降等,催化剂在于收紧住房金融政策刺破了泡沫。 本世纪初日本“结构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小泉内阁上台后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结构改革”,其中供给侧改革措施主要有放松规制和实施民营化改革、减税、金融改革与产业重组相结合、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之后,日本经济增长率比上世纪90年代有一定改善,股市也出现止跌回升。 日本供给侧改革的经验启示。1)改革是唯一出路。应大力疏解产能过剩,淘汰和清理僵尸企业,放松服务业过多的准入限制和管制,培育新增长动力和构筑新增长平台,切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改革窗口期稍纵即逝,时不我待。改革需要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拖延改革行动可能会导致今后的问题更加严重。3)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4)需求政策定位于配合供给侧改革,避免过度放水刺激。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增速换挡期和本世纪初经历长期结构性萧条后,日本曾两次实施供给侧改革,其经验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上世纪70年代日本增速换挡期的改革 1.1. 改革的背景:增速换挡 1)日本的增速换挡发生在1968-1978年间。日本1951-1973年间开启经济高速追赶,实现了23年年均9.3%的增长,1973年人均GDP达到11434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68.5%,到达增速换挡的收入阀值。增速换挡后,1974-1991年的18年实现了年均3.7%的增长,属于中速增长阶段。1991年人均GDP达到19355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84.7%,步入前沿国家的低速增长区间。 日本在1969年前后面临经济增速换挡和动力升级的客观要求:一是日本房地产长周期出现在1969年前后。二战后,日本人口出现了一次人口出生潮。自1960年起,日本的出生人口数量进入了第二轮上升周期,自1960年的160.6万逐年上升(除1966年外)至1973年的209.2万,之后出生人口数逐步显著降低。二是日本刘易斯拐点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随着农村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大幅减少,耐用消费品的广泛普及,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条件发生变化。 2)石油危机冲击下“滞涨”发生。1973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支援巴勒斯坦人民反抗以色列侵略,决定削减石油供应量并提高石油价格,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危机引起了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滞涨”,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日本也未能例外。当时日本出现了物价高涨、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等危机表现,1974年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第一次负增长。 3)能耗和环境污染严重,国民不满情绪高涨。日本的高速增长期是依靠大量能源投入和粗放经营实现的。快速的工业化造成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从1955年到1964年,日本的能源消耗量增长了约3倍,主要能源也从煤炭转变为石油。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前,日本的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99.7%的惊人程度。日本的水源和空气也都受到严重污染,上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四大环境公害,即镉污染所致的骨痛病、甲基汞污染所致的熊本水俣病、新泻水俣病、四日市大气污染所致的哮喘病,对日本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国民不满情绪愈演愈烈,抗议示威事件层出不穷。到上世纪70年代,以四大公害诉讼均以居民原告方胜诉为标志,日本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增长模式已失尽人心,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 4)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战后的日本和当时的中国类似,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中,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一直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迎来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力从过剩转向短缺。在刘易斯拐点到来和同时期日本政府“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双重影响下,日本的劳动力成本即工人工资开始快速上升。1961-1970年,日本工人的工资指数增长了近1.7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增长得最多的。 1.2. 主要改革措施:降低成本、鼓励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日本政府综合运用法律、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措施,侧重从供给侧入手实施改革,主要改革措施如下。 1)“减量经营”,降低能耗、利息、劳动力成本。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的国内经济危机引发一些日本企业自发开展经营调整,这种调整被称为“减量经营”,其核心主要有三条:节约能源消耗、降低利息负担和降低劳动力成本。日本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和引导“减量经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使得“减量经营”成为石油危机后的流行词汇。“减量经营”的实施非常成功,成为日本制造业战后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高附加值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转折点。 节约能源消耗。以石油危机为契机的能源价格上涨,对日本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造成了沉重打击,以石油化工、钢铁等为代表的高能耗行业的竞争力大大降低。日本政府通过行政指导及各种限制措施,引导经营效益差的企业关停并转,显著削减了这些行业的生产能力。1975年,日本增加生产能力的设备投资在全部设备投资中比重比70年代初降低了约50%。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内部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更新,有效节约能源。许多高能耗行业积极采取节能技术,如钢铁业大量采用高炉炉压发电设备,石油化工业采用加热炉的废气、余热回收技术,水泥业引进悬浮预热器技术等。 降低利息负担。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著名的《日经商务》杂志指出,在石油危机后的恶劣环境下,日本企业必须努力压低原材料费用、财务费用等各项成本才能生存下去。当时日本企业自有资本比率不高,利息负担较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通过实施“减量经营”,日本企业的自有资本比率大幅提高,从企业借款占营业额的比率看,1978年比1965-1973年平均减少6.6个百分点;从制造业自有资本比率看,1985年比1975年提高7.7个百分点。再加上同期日本利率水平不断降低,企业利息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降低劳动力成本。刘易斯拐点到来后的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成为石油危机冲击下日本企业不能承受之重。当时有研究表明,如果主要制造业企业在一年内不削减6~14万雇佣人数以降低成本,就无法维持收益。企业通过解雇临时工、控制正式员工的录用、女性员工离职后不再补充新人乃至减少主干劳动力等多种方式调整雇佣人数,降低人工成本。据日本产业劳动调查所统计,1975年以后的四年中,包括松下电器、三菱重工、东芝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减员达21万人。此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日本政府还积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 2)政府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大力疏解产能过剩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大力疏解产能过剩。经过两次石油危机打击,日本衰退产业和过剩产能增加。197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特定萧条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简称“特安法”)和《特定萧条产业离职者临时措施法》等四部法律,进入“特安法”时代,主动对衰退产业和过剩产能进行调整和疏解。“特安法”认定平电炉、炼铝、合成纤维、造船、化肥等14种产业为结构萧条产业,当时这些产业的企业开工率只有60%~70%。针对上述结构萧条产业的调整和疏解方法包括:(1)采取政府收购来报废设备的方式,即由政府与产业界合作预测未来供求,对“过剩部分”由政府出资收购报废;(2)设立特定萧条产业信用基金,对那些按计划淘汰落后设备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帮助萧条行业安置工人和转产;(3)允许因供求明显失调、价格降到平均生产费用的特定商品的生产者缔结有关限制产量、维持合理价格的垄断组织。“特安法”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1978年和1979年日本工业连续两年高涨。 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在对衰退产业和过剩产能进行调整和疏解的同时,日本政府有效利用产业政策,鼓励和培育新兴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197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特定机械信息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提出要发展电子计算机、高精度装备和知识产业,投入了大笔政府专项资金对尖端技术的开发提供补贴和资金,并对以上产业实施税收和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人们已将这个项目视为日本70年代后期推出的产业技术政策的成功典范,它为奠定日本电子产业的基础及扩展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世纪7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服务业的重要性增强,1973-1985年服务业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增速0.2个百分点,从1970年到198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提高了8.9个百分点。 2、日本的1974和1991年两次房地产泡沫:同样的泡沫,不同的结局 2.1. 两次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日本在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发生过两次房地产泡沫,但这两次的影响差别很大。 第一次房地产泡沫于1974年前后形成。1955-1974年为日本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期,20年涨44倍。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20年,期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上涨31倍,六大主要城市上涨44倍(年均增速22.2%)。其背景是日本经济快速追赶期,GDP和人口快速增长。 第二次房地产泡沫(亦即“泡沫经济”)于1991年前后形成。1986-1991年为日本“泡沫经济”的最后疯狂期,房地产价格涨1.7倍。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6年,期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上涨73%,六大主要城市上涨169%(年均增速18.4%),其中1987-1990年间年均增速高达24.6%,超过1955-1974年快速上涨期的平均增速。最后疯狂期大城市涨幅明显大于中小城市,而此前差异不大。1955-1985年间,所有城市土地价格涨幅55倍,六大主要城市上涨78倍,从1955年算起,差异约为43%。但1986-1991年间,所有城市土地价格涨幅51%,而六大主要城市上涨169%。1991年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进入漫长的下跌之旅。 1974年和1991年分别对应日本房价的两个拐点,从绝对值来看,1991年是拐点。但这两个时期泡沫幅度对比,需要考虑通胀和收入增长情况。1975-1991年间,日本所有城市名义房价上涨了167%,六大主要城市房价上涨407%。同期,日本人均名义GDP从4281美元,上升至28541美元,增幅为607%。以日元计价的人均GDP增幅为315%(期间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可见,1975-1991年间,以日元计价的日本房价涨幅(167%)低于日本人均名义GDP的涨幅(315%),但六大主要城市房价涨幅(407%)大于名义收入涨幅(315%)。即日本整体房价泡沫,1974年大于1991年,但六大主要城市房价泡沫,1991年大于1974年。 第二次房地产泡沫(“泡沫经济”)发生的背景是日本进入第二轮经济增速换挡期,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升值、货币政策宽松。1985年9月,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为应对日元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日本政府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1986年1月-1989年5月日本央行连续五次降息至2.5%,货币供应量连续四年超过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实施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1980-1990年间京都府、东京都和大阪府地价涨幅均在4倍以上,最高峰时日本土地价值约为当时美国的4倍多[ 参见巴曙松着《房地产大周期的金融视角》,P57.]。但1990年3月大藏省启动了对房地产金融实施总量控制政策之后,房地产价格从1991年开始转为直线下滑,之后再也没有回升过。 2.2. 两次房地产泡沫的不同结局 如果对照日本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结局,可以发现,第一次房地产泡沫随着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得到顺利化解,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1974年前后的第一次调整幅度小、恢复力强,原因在于经济中速增长、城市化空间、适龄购房人口数量维持高位等提供了基本面支撑。1974-1985年日本虽然告别了高速增长,但仍实现了年均3.5%左右的中速增长。1970年日本城市化率72%,还有一定空间。1974年20-50岁适龄购房人口数量接近峰值后,并没有转而向下,在1974-1991 年间维持在高水平。 1991年前后的第二次调整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深层原因在于经济长期低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幅快速下降等。1991年以后日本经济年均仅1%左右的增长,老龄化严重,人口抚养比大幅上升。1990年日本城市化率已经高达77.4%。1991年以后,20-50岁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幅快速下降。催化剂在于收紧住房金融政策刺破了泡沫。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与日本央行的下调利率有密切关系:1986至1987年度,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息,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日本央行维持低息政策长达两年之久。低息政策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空前繁荣,反映在土地价格的迅速上涨上。与美国相同,央行随后的加息刺破了日本房地产泡沫:1989年5月31日,日本央行加息0.75个百分点,此后的15个月内,日本央行再度4次加息,将贴现率提高到6%,连续加息对日本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巨大打击,东京圈城市土地价格开始了长达15年的持续下跌。 3、本世纪初日本的“结构改革” 3.1. 改革的背景 1)“泡沫经济”破裂后经济长期萧条。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繁荣,政府长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最终出现了泡沫。以1991年为界,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跌,“泡沫经济”破灭了。整个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平成不景气”或“失去的十年”的长期萧条中。这一时期,企业投资不振、居民消费低迷,需求减少导致物价持续下跌和企业销售收益减少,经济深陷泥潭。1992-199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下降到0.6%,虽然1995-1996年一度出现复苏迹象,但1998-1999年由于受到消费税上调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再次转为负增长。 2)不良债权高企引发金融危机。“泡沫经济”时期,日本银行业向中小企业和房地产业发放了巨额贷款,“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银行业不良债权大幅飙升。据日本大藏省1998年1月12日公布的数字,日本全国146家银行自查的不良债权已经达到76.708亿日元,约占总贷款金额的12%。在不良债权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部分银行已经无法达到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1997年底,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和具有悠久历史的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破产,给金融市场造成极大震动。幸存银行为防范风险纷纷“惜贷”,由此导致的“贷款难”更加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困难。 3)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1970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7.06%,超过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社会7%的标准线,这标志着日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这一问题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日本人口老龄化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1990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2.1%,200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17.4%。人口老龄化给日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如劳动力供给不足、社会抚养负担不断加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等等。 3.2. 主要改革措施 针对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日本政府在“改革优先”路线和“景气优先”路线之间摇摆不定,争论十分激烈。“景气优先”路线主要看重短期政策效果,主张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改革优先”路线则认为日本长期的经济衰退并非周期性的衰退,而是结构性或制度性的衰退,依靠宽松需求政策刺激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进行改革才能扭转局面。从桥本龙太郎内阁到森喜朗内阁,日本政府在推进改革上均有心无力,导致改革时机一再延误。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凭藉“无改革、无增长”竞选主张挟高支持率上台,顶住了“景气优先”路线主张者的压力,大张旗鼓地实施了“结构改革”。其中涉及供给侧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1)放松规制,实施民营化改革。小泉内阁一直强调要将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小政府、大经济”的国家,对政府所属的各类经营性机构实施民营化改革。小泉内阁在“结构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今后的经济财政运作以及经济社会的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提出了民营化、规制改革计划,即在“民间能做的事情,由民间去做”的原则下,对经济各个领域尤其是公共干预较多、限制较严的领域放松规制,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具体改革举措有:特殊法人改革或民营化;削减对特殊法人的补助金等;推动邮政业实现民营化;对公共金融功能进行彻底的改革;在医疗、护理、福祉、教育等领域也引入竞争机制。其中邮政民营化改革在日本具有典型意义,改革前日本邮政业由政府经营,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改革的目的在于放宽市场准入,引入新的竞争者,从而带动邮政业的高效经营。2005年10月,日本参议院表决通过邮政民营法案,小泉内阁的邮政民营化改革获得成功。 2)降低税率,激活经济社会活力。自从供给学派经济学提出减税主张后,减税已被认为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小泉内阁的“结构改革”中也包含减税内容。《今后的经济财政运作以及经济社会的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指出,税收政策应该真正成为有利于经济目标实现的手段,今后应向着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方向努力。2003年1月,小泉内阁通过2003年度税制改革大纲,实施减税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降低法人税实际税率、对研究开发和IT投资实施减税、降低继承税与赠与税税率等方面。按照日本政府估算,2003年度最终将实现总规模1.5383万亿日元的减税,其中主要包括法人减税1.304万亿日元,继承税和赠与税减税0.103万亿日元,金融证券谁减税0.096万亿日元,土地税减税0.21万亿日元等。 3)推出“金融再生计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泡沫经济”破灭后,不良债权一直是困扰日本银行业、企业界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不良债权的来源是实体经济,企业亏损或倒闭的数量增多,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端就是不良债权增加,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针对这一问题,小泉内阁采取了双管齐下的配套改革,即金融改革与产业重组相结合,在解决银行不良债权问题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2002年,小泉内阁推出“金融再生计划”,具体改革举措包括:通过扩充中小企业贷款机构、设立新的公共资金制度等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手段;通过专业机构(如“整理回收机构”,英文简称RCC)减免中小企业债务,盘活不良债权,促进产业重组和企业复兴;提高银行不良债权拨备,强化资本充足率约束作用,对银行制定明确的不良率削减目标并严格检查,切实降低银行不良债权比率。 4)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由于日本人口持续老化,日本养老保险出现了参保者不断减少、领取者逐渐增加的困境。2003年度小泉内阁“经济财政谘询会议”制定了《经济财政运营与结构改革基本方针2003》,提出构筑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年轻人对将来充满信心、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社会。2004年,通过《养老金制度改革相关法案》,主要内容是在未来十余年内逐年上调保险费,目的是为了消除年轻人对养老金制度的不信任感,通过更好地把握养老金给付水平和现职人员负担的平衡,建立起可持续性更强的养老金制度。此外,针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2004年通过的《老年劳动法修正案》提出未来十年分阶段强制性地提高退休年龄。 4、日本两次供给侧改革的成效与缺憾 4.1. 上世纪70年代改革成效 总体看,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供给侧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 1)日本成长为制造业强国。“减量经营”使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帮助日本逐渐确立了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地位。日本制造业在节能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到上世纪80年代初时,日本已成为主要经济体中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日本汽车由于低能耗和高性能而受到普遍欢迎,1980年以后日本汽车产量超越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并大量出口到以美国为首的海外市场中。 2)产业结构顺利完成优化升级。从上世纪7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电子、汽车等产业取代了原来的钢铁、石化等产业,成为引领日本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日本产业结构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逐渐转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3)经济“稳定增长”。通过这次改革日本不但成功经受了两次石油危机的考验,而且顺利完成了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的增速换挡,1975-1985年日本经济平均增长率保持在4%左右,日本政府称其为“稳定增长”,该时期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的经济增长仍然是最快的。 日本增速换挡期供给侧改革前后资本市场表现:危机倒逼,经济和股市深蹲起跳。 以实施供给侧改革为界,日本增速换挡期的资本市场表现可以概括为:1973年石油危机之前,供给侧改革尚未实施,日本处于增速换挡期的上半场,拒绝减速,刺激加杠杆,M2增速高达20%-30%,无风险利率高达10%以上,股市房市出现明显泡沫后深跌;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日本进入增速换挡期的下半场,采取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进行产业结构合理化,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转型成功后股市走牛。 1)日本在1973年石油危机前:拒绝减速,刺激加杠杆,无风险利率高达10%以上,股市出现泡沫后深跌。虽然日本在1969年前后面临经济减速的要求,但是日本在1969-1972年间并没有认识到增速换挡的规律性和必然性,采取了刺激政策应对,大搞列岛改造,试图把全日本各岛都搞成三大都市圈一样发达(类似中国前几年中西部造城运动)。日本在1969-1972年大幅投放货币,M2增速高达20%-30%,无风险利率高达10%以上。受刺激政策影响,日本通胀高企,股市房市出现明显泡沫。 2)日本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实施供给侧改革,辅以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无风险利率大降,增速换挡成功后股市走牛。以1973年为转折点,日本开始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给企业在调整产能、压缩成本、节约能源、技术创新等方面以压力,同时从刺激政策转向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物价、工资和资产价格上涨,挤出边际上无效产能和无效资金需求。在1973.3-1974.10期间,日经指数跌去了40%。自1974.10开始,日本股指在触底后反弹并走牛。1974-1981年增速换挡成功后股市走出大牛市,日经指数进入慢牛、长牛。 4.2. 本世纪初“结构改革”成效 经济缓慢增长,股市止跌回升。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长期萧条之后,小泉内阁的“结构改革”获得了日本民众的巨大支持,小泉内阁成为90年代以来日本少有的长期政权,小泉本人也成为离任后日本民众最怀念的首相之一。通过改革,日本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不良债权问题基本得到消除。从2002年2月至2008年2月,日本经济实现了长达73个月的景气复苏,为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这次景气的实际增长率虽然不高,平均增长率只有不足2%,增速最高的2004年也只有2.4%,但与上世纪90年代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则有明显改善。由于经济景气有所回升,日本多年来一直疲软的股市也出现了止跌回升的局面。从2003年4月到2007年6月,东京日经225指数从不足8000点涨到18000点以上,达到了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4.3. 两次改革的缺憾 1)市场化改革仍然有待深入。战后日本长期实行主银行制度、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行政指导等一系列以长期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日本有论者认为,这一系列制度尽管在日本追赶欧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日本成为发达经济体,这些制度已经逐渐落伍,日本应及时转型为市场经济型的、政府较少介入的经济体系,而事实上日本至今还残留着限制过多和创新不足等追赶欧美过程中的负面遗产。 2)人口老龄化问题改革进展不足。人口老龄化被广泛认为是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小泉内阁的“结构改革”主要关注于邮政民营化等议题,对国民普遍关心的少子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关注度不高,改革措施非常有限,人口老龄化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为此小泉内阁也遭到了日本舆论的不少批评。   来源:作者/国泰君安宏观任泽平、解运亮 责任编辑:Shelly Du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