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资讯搜索

共有8个相关内容

在美国找工作容易吗?

破坏力强大、波及范围广大的经济危机使得在美就业显得更加的僧多粥少,失业率的上涨使得更多的美国本国人加入到找工作的行列中,而与美国本国人竞争,赴美留学生凭的是什么? 近年来美国海归是不是越来越多?随处可见的新闻都在向我们传递着这个信息。这从另一个方面替我们回答了问题。在美国待下去的不易迫使赴美留学生回国寻求突破。那么美国的就业形势到底怎样呢? 在中国,本科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于是去读硕士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谁想到硕士毕业后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然后又去读博士。 专家介绍,然而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一点是,这条法则在美国不适用,在美国总体上的就业,研究生是不如本科生的。在美国,本科毕业后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就业。而且美国的文化也并不像中国一样,对学历有着盲目的崇拜,更多注重的是个人能力,只要你能表现出你的价值,那么你就可以被录用。而硕士或博士就业不如本科的最重要一点是,大部分的工作并不需要技术含量那么高的人员去从事,仅仅有本科的知识就足以胜任。 第二个方面,美国的教育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好就业”这一现象。整体来说,美国的教育体制与我们有着很大的差别。在中国大部分的学校里,硕士生是通往博士道路的必经之路,可以说,是阶梯性的,无法跨越的。而在美国,一个本科生是可以直接去读博士。很多时候我们国内的学生管这个叫直博。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说法,虽然在直接读博士的过程当中,会与很多的硕士生一起读一些课。但本质上还有很大的区别的,一般来说,美国的硕士教学的定位是培养那些高级的技术型人才;而博士生的定位是为了培养创造者,也就是说致力于做研究的人。所以所谓的直博学生省略了变成技术性人才的机会,在将来的就业中即使进入企业工作,多数能做的也是Research“研究”类的,而非技术性的。 例如,在A学校读本科的本科生,和另一个在B学校读的研究生,同时去了C学校的PhD,在理论上毕业时间是一样的,然而将来的就业面是不同的,了解了这一点,希望对正在纠结到底申请博士还是硕士的学生有所启发。 从这样不同的定位教育目的来说,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院就业的一些端倪。高级的、技术型人才(重点在高级的),在大部分公司里,所占的员工比例比较低,所以在应聘相应的职位的时候机会也相应的并不多。而做研究的PhD的话,职位就少之更少了。所以为什么在坊间一直流传PhD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我们就找到了,因为真正需要PhD去应聘的职位太少了。 以上这些就是研究生在美国就业的一个总体情况。 

为什么泰国房地产越来越值钱? | 泰国

泰国因为距离近,旅游业发展迅速,环境优美,成为了投资者的新目标。曼谷作为泰国的首都,每年迎接3000多万的游客,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曼谷的经济和房产市场,投资客将曼谷黄金地段、优质项目几乎抢购一空。无论是泰国清迈购房还是曼谷公寓投资都十分火热,曼谷公寓对于外籍人仅有的49%份额,开盘几天就售罄的比比皆是。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曼谷的超高房价呢,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 1、土地供应 房价的源头是土地供应,根据数据显示曼谷新楼盘开发在2016年达到顶峰后将逐渐减少,市中心和城郊的新盘数量下降明显。主要是由于可开发的土地少,土地资源稀缺。 在一个开发强度已经如此之高、土地极度匮乏的地区,还想要有大量的土地供应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土地供应的紧张必然会导致土地价格的上涨。 在2016年底,17个公寓项目实际价格都超过了30万泰铢/平米,虽然这不能代表曼谷的房屋均价,但是也明显的反映了曼谷最核心区域房屋价格的上涨趋势。除了土地稀缺之外,对于泰国这么传统的国家,土地是不能随便开发的,就算是拆迁重建也要经过100%的居民同意才可以,所以因为土地资源的稀缺加上重建的困难,使得泰国房产越来越吃香。 2、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商品都是由供需影响其价格的,房价也不例外。在土地供应量十分有限,而需求量又庞大的条件下,就势必会造成房价上涨的现象。 轻松办理泰国养老签证,吸引了大量的养老群体。泰国法律规定,50岁或以上的外国人可轻松获得长期居留养老退休签证。再加上世界一流的医疗设施、以及优质的服务,令泰国成为越来越热门的退休目的地。同时也可以常年居住,或者是作为避寒的选择。每年都有从欧美、亚洲其他国家到泰国久居的养老人群,去年到曼谷的外籍人士增长了2.9%。 平均入住率保持强劲83.7%。除了到泰国定居的群体,泰国的游客总数在暴增,2016年达到了3200万,增长了9%,增加了市场的整体占有率。Sukhumvit地区一直是曼谷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区域,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便捷的轨道交通BTS轻轨,素坤逸区有大量的商店和餐馆。 曼谷由于其经济发达,加上世界500强的外资公司基本都在曼谷设有分公司,这些外派人员是曼谷房产市场的主要租客,华为就在曼谷设立公司,5000员工入住曼谷,必然给曼谷房屋出租率贡献力量。尤其是依托于轨道交通线的公寓项目,由于交通便利,成为了租赁的刚需。 开发商在曼谷市中心建设了60%的小户型(一卧或更小单位)公寓来满足租赁人士的需求。而这些项目有35%-40%卖给了外籍的投资者;为了进行竞争,开发商纷纷将公寓楼进行精装修,吸引了超过90%的高入住率。曼谷的公寓除了需求旺盛之外,租金回报较高,普遍在6%-8%之间,这也是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主要原因。 3、房价上涨意料之中 泰国现在处于高速的发展中,政府在大力修建基础建设,改善交通状况,从而促进了房产市场的发展。从当前的泰国房价、租金回报率的增长,我们可以看出泰国房产已经进入了“黄金十年”。在过去5年中,人民币兑换泰铢的汇率增长了19%,使得泰国房产在中国投资者眼中更具吸引力。 随着一带一路的落实,一旦中泰铁路通车了,也许很多人将会选择陆路游东南亚,深度自由行将会火热起来,而高铁过路的城市地区,必将是旅游大火之地。目前,曼谷以外的旅游冷门的外省,一部分泰国投资人已经开始对高铁经过的城市地区,慢慢的囤地了,所以无论在哪个国家,可以说投资不动产,依然会是投资的主旋律之一。 同时,大家也知道就业率是丈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准之一,而泰国就是整个亚洲失业率最低的的国家,全国失业率0.9%,曼谷更是低至0.6%,充沛的就业机会导致大部分人口涌入曼谷,使得曼谷的房屋入住率皆维持在90%左右,无大量房屋空置,无明显的泡沫风险。 有越来越多的外企将东南亚总部从新加坡搬到曼谷,包括华为今年刚设立的东南亚区域总部,就设立在曼谷市中心。每年有大量外地人进入曼谷,人口为净增长。所以曼谷市区的均价10年来已增长1倍,平均每年的涨幅到8%-12%,出租回报率4%-8%,曼谷房地产基本可以达到每年两位数的投资回报率,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据ReMax瑞麦地产)

为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迪拜和阿布扎比念大学?

即将从中国一所公立中学毕业并面临深造决定时,李文涛(音译)知道他要出国读大学。但是,他没有选择澳大利亚、英国或美国这些广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而是选择加入一个相对较小但在不断增长的群体——申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大学。 “在迪拜的大学里,一个班级大约有10名学生,”现年20岁的李文涛说。他现在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公立大学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迪拜分校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在中国,每个班级约有100名学生,非常拥挤,学习效果比较差。” 李文涛说,他的朋友大多选择了英国或美国的大学,但他一直希望有不一样的留学体验。 他想去“一个足够近的地方求学,这样每年夏天能回国去见家人并参加企业实习,因为毕业后我想在中国工作,”他补充说。 阿布扎比、迪拜和阿联酋其他地方的高校正在试图吸引更多像他这样的学生。它们纷纷派出招生团队,前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去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约有360万名大学生在外国求学,其中中国留学生占17%,占比最大。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上海分校副校长杰弗里·雷蒙(Jeffrey Lehman)说,每年约有2000万名中国学生从高中毕业,其中约20万名学生会前往外国大学继续求学。纽约大学上海分校上个月迎来了第一批新生。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每年前往海外留学的中国高中毕业生为50万左右。 各国政府吸引外国生源的竞争激烈,因为从长远来看,这将帮助它们与未来精英建立文化联系。短期而言,外国学生还能直接带来学费收入。 例如,英国2013年7月份公布了一份政府政策文件《国际教育战略》(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计划到2018年将英国吸引的国际生提高近9万人,增幅为20%。几周后,巴斯斯巴大学(Bath Spa University)与美国的Shorelight Education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巴斯斯巴大学曾是西英格兰的一所艺术学校和教师培训学院,在2005年获得大学地位。Shorelight Education公司专门为合作伙伴大学招收中国籍以及其他外籍学生。巴斯斯巴大学称,预计该合作将于明年为该校带来300名国际学生,到2018年该校国际生数量将上升到2000名。 新西兰政府2013年8月份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12-13学年,新西兰高校的国际招生数量下降3%,主要是因为学费上升。但报告显示,来自中国的大学生增长了5%,至1.4万多人,占新西兰高校所有外国学生人数的30%左右。 国际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去年秋季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去年的国际学生人数连续第11年超过任何其他美国高校。南加州大学最大的外国学生群体一直是中国人,2012年入学的9000余名国际生中有2515人来自中国。 如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渴望吸引更多的中国学生。 迪拜国际学术城(Dubai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ity)业务发展总监雷·安·琼斯-科斯拉(Leigh Ann Jones-Khosla)说,“这将是我们从招生角度看待中国的第一年,我们仍处于理解这方面巨大潜力的早期阶段。”迪拜国际学术城是一个100%外资拥有的自由区,21所高校已经在这里设立了校区,向2万多名学生提供免税教育。 “我们需要到中国去,面对面地与当地高等教育从业者交流,去了解每年有50万名中国学生出国读大学背后的主要原因,”琼斯-科斯拉女士说,“我们需要让中国学生知道,迪拜的学生签证很容易申请,并且从迪拜高校毕业后很容易找到工作。” 琼斯-科斯拉女士计划代表迪拜国际学术城首次参加今年召开的中国国际教育展(China Education Expo)。中国国际教育展是一年一度的招生洽谈会,将于11月在北京、上海和中国其他三个城市召开。 在中国长大的杨松一澍说,她选择了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原因是她想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城市规划方向的课程,而这一课程在国内高校是没有的。 “我毕业于中国最好的公立高中之一,在国内要进入一个好大学要面临巨大压力,但我感觉国内本科课程不是我所青睐的,因为它们太倚重数学和理科等技术技能,”现年21岁的杨松一澍说。她现在是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大四学生。 “我想集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视觉艺术于一体,当我了解到海湾地区也像中国一样正在经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建设,这对我来说成为了一个明确的选择,”她说,“在中国,我们也面临着类似的城市化问题,大量的移民和维护文化身份的问题。” 她说,明年春季毕业时,她想在中国或是阿联酋工作,最好所涉及项目与中国有关。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发言人格雷格·布鲁诺(Greg Bruno)说,在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有27位像杨女士这样的中国学生。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的问题对于任何地方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或多或少都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尤其棘手,国有英文媒体《中国日报》(China Daily)援引政府官员的话报道,今年毕业的700万名大学生中有300多万在8月份还在寻找工作。 由于美国和欧洲经济仍在艰难蓄势,中国的出口受到打击。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已下降至7.5%,较过去10年每年两位数的增速显著放缓。其中一个后果是年轻人失业率不断上升,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业选择。 “35年前,中国被完全隔离于世界其他地区之外,”纽约大学上海分校的雷蒙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如今,主流的愿望是开放的参与。” 他说,由于学生的心态和理想发生变化,中国的高校“需要全面转型,以吸引国际学生和教师并采取能够更好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教学方式。” 雷蒙先生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在转型发生前,着眼国际就业市场的聪明的外向型中国学生将继续寻求浸润于外国文化和迥异、灵活的教学风格中。 阿联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是一个大趋势的一部分。 随着中国游客数量的增长,将自身定位为洲际旅行枢纽的阿联酋航空(Emirates)以及其他总部设在海湾地区的航空公司增加了前往和来自中国的频飞航线。房地产及酒店咨询公司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往迪拜旅行的中国游客数量达到21.4万人,大幅高于10年前的2.5万人。根据当地报纸报道,2011年,居住在迪拜的中国籍人士的数量约18万人,占阿联酋人口2.2%。有证据表明,自那时以来,这一数字在不断增长。 “我们希望在这里看到相当多的中国学生,与阿联酋当地的华人人口相匹配,”科斯拉-琼斯女士说,“相比其他经济体,他们在这里能更轻松地获得工作机会。”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责编:Zoe Chan

美国失业率最低的五个专业

美国留学生在选择美国留学专业的时候,大多数都会将就业情况结合起来考虑。那么,如何在选择留学专业的时候就能现行一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所以我们总结了美国失业率最低的五大专业,希望对大家选择美国留学专业提供一定的帮助。美国的大学现在更重视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如果就业市场不好或是社会需求减少的职业,大学也会毫不留情地关闭相关专业的招生。相反对于那些市场需求量大职业,大学会扩大招生,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目前美国失业率最低的五大专业:第一,会计专业。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在对美国2009年春季毕业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53%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他们毕业前就已经找到了工作。第二,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是当今美国就业市场上另一个需求量很大的超热门专业人才。第三,经济学和金融学。在2009年的美国大学金融和经济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45%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被公司和企业订下,一毕业就端上工作的饭碗。第四,商业管理专业。在2009年的美国大学商业管理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中,有44%的学生在毕业前就找到了工作。第五,医学专业。在2009年的美国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42%的学生在毕业前就找到了工作。当然,失业率最低的美国专业也并不是一个在就业市场上所向披靡的法宝,毕业生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在美国就业市场上大展身手。

租屋取代买房 为何只有德国做得到?

很多人喜欢屯房养老,房子愈多愈有安全感,但近年房价薪资涨幅不同调,买房自住都有困难,遑论买好几栋。其实近年热钱炒房风气盛,许多国家都举德国为例,鼓励租屋,但是要打破房产迷思不是喊口号就行,德国的住房政策其实在战后就开始奠定。 战后重建,政策冲盖房 德国的房屋拥有率是 43%,在已开发国家中排名最低,这是战后德国重建时政策实施的结果。1945 年五月德国投降之际,德国境内有 20% 的房子成瓦砾,225 户房子消失,200 万户毁损,1946 年统计当时西德短缺的房屋数量为 440 万户。 当然房屋只是战后德国亟待重建的项目之一,经济停摆、零融资、货币成壁纸,如果要让德国人有地方住,唯一能使得上力的是政府政策。 德国房屋政策:要使所有人都受益 当时在失业率极高的情况下,还要避免激进份子与共产党趁虚而入。当时德国第一任房屋部长就提到,欧洲共产党选民的数量与住房率成反比,意思是人民有地方住,有工作可以做,共产党势力就难以壮大。就是在这样的政治性担忧下,西德开始设计房屋政策,尽其所能让所有德国人都能受益。 西德在 1949 年成立之后,首次推出房屋法,鼓励建商盖房,但前提是房屋的配件、大小、租金都要适用于最广泛的大众。在政府直接补助、慷慨的税收豁免下,政策奏效。1962 年短缺的房屋数量减少到 65.8 万户。 政策不鼓励买房,抑制炒房风气 但德国大部分的新房都供出租,原因是银行对房屋贷款非常严格,且头期款门槛太高,使得潜在的买家不多,很少德国人可以一次拿出这么多钱。且德国法律限制租金涨幅三年内不得超过 15%,还有,德国不让房屋贷款抵税。 一来一往之下,加上稳定的出租房供给,以及德国房价涨幅非常慢,使得德国房屋租金涨不起来。报导指出,买房动机如果是建立在房租上涨的市场,那么房租停滞即可抑制买房心里。 英国限制过头,公共住宅品质低下 然战后有住房短缺问题的不只德国,英国政府也花了一大笔钱鼓励盖房,但英国房屋拥有率达 66%,比德国高很多,租屋风气并不兴盛。 经济学家认为,德国在私人投资与政府政策之间取的了更好的平衡,像英国政府也补助盖房,但最后只有公部门、地方政府,与非营利开发商符合标准,扼杀了私人企业进入租屋市场的空间。 报导指出,英国对公共住宅建商实行严格的租屋与建筑成本限制,却牺牲了房屋品质,英国人都认为,只要是公部门盖的房子,都变成是穷人住的。反观德国松绑租屋规范的时间比其他国家都早。 软硬兼施,德国住房满意度达 93% 德国公共政策的角色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由市场,与政府严格介入手段之间取得平衡,且德国住房铁律成功避开如蝗虫一样的资金热潮,因为相较其他国家,德国房地产市场对这些投资人而言一点都没有吸引力。 高品质公共住宅、低租金的环境,使德国人对住房政策满意度很高。OECD 调查,超过 93% 的德国居民满意现在的住房状况,房屋拥有率高的国家都不见得有这么高的满意度。

2017全球最宜居国家排行榜,你想定居在哪里? | 海外

岁月如梭,但,愿时光慢慢。有美景可赏,有好友相伴,有健康相随.......你想在什么样的地方生活?近日,《每日邮报》报道了世界报告所发布的“全球最宜居国家排行榜”。80个国家,参考名商界精英,意见领袖以及公民的观点,从文化影响力,历史遗产,生活质量等方面综合考量。1、瑞士位于欧洲中部的瑞士,不仅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还有著“世界公园”的盛誉。除了绝美的景致,全球最发达的公关医疗保健系统,幸福感指数名前位,是这里成为最宜居城市的重要原因。慢节奏的生活,你可能会闲适的写上一首小诗,四季里变幻著不同的美景,诱惑著你爱上这里。2、加拿大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是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最多国内城市名列前茅的国家之一。优越的教育制度,还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宽松的移民政策,是很多人选择移民加拿大的原因。而在加拿大广袤的国土上,有著难以计数的奇观美景,雄浑的高原,富饶的谷地,星罗棋布的岛屿一起构成了加拿大神奇、独特而别具魅力的自然风光。3、瑞典瑞典全称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南部,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著称。在瑞典,每个人都拥有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也是很多人移民到这里的重要原因。美丽的风景,优越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丰厚的文化,无论哪一样都值得你到此一览其境。4、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她太丰富了,丰富到你无法给她下定义,她热情,她沉静,她野性,她恬静,她前卫,她古朴……她充满矛盾,她拥有一切。绝佳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了动物的幸福王国,袋鼠妈妈,企鹅宝宝,小考拉....。在这里你能更好的亲近大自然。作为一个移民大国,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社会福利健全的国家之一,移民到澳洲都可享受优厚的社会福利。5、德国位于欧洲西部的德国,拥有 38 处世界遗产,彰显著这里丰富的文化内涵,四季也都是很好的旅游地。完善的福利政策,稳定的房价使得很多人可以轻松的拥有属于自己的花园别墅,小孩从小学到大学念书都无需交学费。6、挪威自2001年起挪威已连续六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并且今年幸福感指数排名超越丹麦,成为第一。挪威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异常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达15万个,故被称为“万岛之国”,也正是如此,景色才更丰富、美丽。挪威一年中受太阳光照时间很短,7、8月为挪威人享受阳光的黄金季节,大多数挪威人选择在这个时段休假,作为旅行来说,此时也是最适宜的。7、美国美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东部大西洋沿岸多为平原丘陵,森林资源丰富,湖泊众多,自然旅行条件充足。而作为经济发达的美国,也充满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许多人来这里,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成长。8、荷兰荷兰是世界著名的“洼之国”,没有崇山峻岭,但是它的河网、堤坝和圩田都构成了荷兰的独特风光。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长期稳定的社会制度的荷兰,今年幸福感排名指数上涨一位,排在第六位。9、芬兰芬兰有“千湖之国”之称,冬季漫长而寒冷,而瑰丽多姿的北极光或许可以为你增添更多的色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世界上犯罪率排名最低,没有巨大的自然灾害,景色绝美,这样优质的条件,值得你来此游玩。10、丹麦作为欧洲最古老的王国之一,丹麦有著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3座举世闻名的古城堡坐落其中。此外,丹麦经济发达,福利较高,贫富差距极小,由此,也被人们称赞为“最幸福的国家”。11、卢森堡卢森堡,全称为卢森堡大公国,因国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国”“千堡之国”的称呼。经济态势良好,工资待遇高,低失业率,让这个国家多了几分幸福感,行走其间,你可能会觉得十分的轻松。12、奥地利奥地利意为“东方的国家”,是欧洲著名的山地国家,水力,森林,矿产丰富,经济发达。阿尔卑斯山脉彰显著巍峨,多瑙河如星点缀其间,此外这里还是音乐的盛典,喜欢音乐的旅行者一定要来的地方。超过四成的森林覆盖率和大面积草地牧场提亮了国家的绿色主色调,使得这里的环境清新而舒适。13、新西兰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这个不缺蓝天与绿草的国度,会带给你无比的热情和生命力。同时,这里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逃离拥挤和喧嚣,这里的静谧会让你舍不得离开。14、法国法国是欧洲浪漫的中心,它的悠久历史、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及乡野风光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风情万种的花都巴黎,美丽迷人的蓝色海岸,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场等,都是令人神往的绝妙之处。15、阿联酋阿联酋,俗称沙漠中的花朵,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富裕的经济实力,使得它成为了中东国家中最适合移民的国家。在这里,你可以在原始的白沙海滩享受阳光或在海中潜水,在沙漠驱车竞赛或骑骆驼。16、爱尔兰爱尔兰风光旖旎,丰富多采的自然风光令人神往,翠绿的乡村,绵延的沙滩,蜿蜒曲折的湖岸和河流如星辰点缀其间。爱尔兰人保持著充满朝气的,活泼的民族文化,人们天性热情好客,并且乐于与人交谈,在这里,你一定会收获满满的感动。17、英国英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怡人的田园风光与货真价实的古堡,还有摇滚乐时尚潮牌,一起造就了浓郁的英伦风情。其中“万城之花”伦敦,“北方雅典”爱丁堡,大学城牛津、剑桥,古色古香的约克城,莎翁故乡斯特拉特福,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游名城。在这里,每家每户都可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并且3-18岁子女读公立学校全免费。无疑给居民的幸福感大大增分。18、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在城市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亦有“花园城市”之美称,这里华人很多,因此,存在的语言障碍比较弱。全年气候温暖,随时都可以到访,并且适合常住,你可能很难相信,在一个现代都市中能环抱中一个天然保护区,并拥有著世界上首个夜间动物园。19、意大利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是世界上高度发达国家之一,经济环境稳定,银行系统坚实稳固。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一年四季,意大利的任何角落,都不会令你失望。(据环球移民)

两次房地产泡沫为何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 日本

在1974年和1991年日本房产泡沫分别发生两次破裂。如果对照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日本房产泡沫的形成与结局,可以发现,第一次房地产泡沫随着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得到顺利化解,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增速换挡期改革转型取得巨大成功。日本的增速换挡发生在1968-1978年间。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严重依赖外部资源、产业结构偏重,日本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相对于欧美国家更加积极地进行调整。当时日本政府从供给侧实施改革,积极推动和引导企业“减量经营”,同时大力疏解产能过剩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改革,日本成长为制造业强国,产业结构顺利升级,经济和股市持续繁荣。 日本在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发生过两次房地产泡沫,同样的泡沫却是不同的结局。第一次房地产泡沫得到顺利化解,原因在于经济中速增长、城市化空间、适龄购房人口数量维持高位等提供了基本面支撑。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深层原因在于经济长期低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幅快速下降等,催化剂在于收紧住房金融政策刺破了泡沫。 本世纪初日本“结构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小泉内阁上台后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结构改革”,其中供给侧改革措施主要有放松规制和实施民营化改革、减税、金融改革与产业重组相结合、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之后,日本经济增长率比上世纪90年代有一定改善,股市也出现止跌回升。 日本供给侧改革的经验启示。1)改革是唯一出路。应大力疏解产能过剩,淘汰和清理僵尸企业,放松服务业过多的准入限制和管制,培育新增长动力和构筑新增长平台,切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改革窗口期稍纵即逝,时不我待。改革需要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拖延改革行动可能会导致今后的问题更加严重。3)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征,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4)需求政策定位于配合供给侧改革,避免过度放水刺激。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增速换挡期和本世纪初经历长期结构性萧条后,日本曾两次实施供给侧改革,其经验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上世纪70年代日本增速换挡期的改革 1.1. 改革的背景:增速换挡 1)日本的增速换挡发生在1968-1978年间。日本1951-1973年间开启经济高速追赶,实现了23年年均9.3%的增长,1973年人均GDP达到11434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68.5%,到达增速换挡的收入阀值。增速换挡后,1974-1991年的18年实现了年均3.7%的增长,属于中速增长阶段。1991年人均GDP达到19355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84.7%,步入前沿国家的低速增长区间。 日本在1969年前后面临经济增速换挡和动力升级的客观要求:一是日本房地产长周期出现在1969年前后。二战后,日本人口出现了一次人口出生潮。自1960年起,日本的出生人口数量进入了第二轮上升周期,自1960年的160.6万逐年上升(除1966年外)至1973年的209.2万,之后出生人口数逐步显著降低。二是日本刘易斯拐点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随着农村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大幅减少,耐用消费品的广泛普及,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条件发生变化。 2)石油危机冲击下“滞涨”发生。1973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支援巴勒斯坦人民反抗以色列侵略,决定削减石油供应量并提高石油价格,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危机引起了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滞涨”,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日本也未能例外。当时日本出现了物价高涨、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等危机表现,1974年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第一次负增长。 3)能耗和环境污染严重,国民不满情绪高涨。日本的高速增长期是依靠大量能源投入和粗放经营实现的。快速的工业化造成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从1955年到1964年,日本的能源消耗量增长了约3倍,主要能源也从煤炭转变为石油。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前,日本的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99.7%的惊人程度。日本的水源和空气也都受到严重污染,上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震惊世界的四大环境公害,即镉污染所致的骨痛病、甲基汞污染所致的熊本水俣病、新泻水俣病、四日市大气污染所致的哮喘病,对日本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国民不满情绪愈演愈烈,抗议示威事件层出不穷。到上世纪70年代,以四大公害诉讼均以居民原告方胜诉为标志,日本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增长模式已失尽人心,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 4)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战后的日本和当时的中国类似,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中,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一直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迎来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力从过剩转向短缺。在刘易斯拐点到来和同时期日本政府“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双重影响下,日本的劳动力成本即工人工资开始快速上升。1961-1970年,日本工人的工资指数增长了近1.7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增长得最多的。 1.2. 主要改革措施:降低成本、鼓励创新 针对以上问题,日本政府综合运用法律、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措施,侧重从供给侧入手实施改革,主要改革措施如下。 1)“减量经营”,降低能耗、利息、劳动力成本。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的国内经济危机引发一些日本企业自发开展经营调整,这种调整被称为“减量经营”,其核心主要有三条:节约能源消耗、降低利息负担和降低劳动力成本。日本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和引导“减量经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使得“减量经营”成为石油危机后的流行词汇。“减量经营”的实施非常成功,成为日本制造业战后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高附加值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转折点。 节约能源消耗。以石油危机为契机的能源价格上涨,对日本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造成了沉重打击,以石油化工、钢铁等为代表的高能耗行业的竞争力大大降低。日本政府通过行政指导及各种限制措施,引导经营效益差的企业关停并转,显著削减了这些行业的生产能力。1975年,日本增加生产能力的设备投资在全部设备投资中比重比70年代初降低了约50%。同时,鼓励企业进行内部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更新,有效节约能源。许多高能耗行业积极采取节能技术,如钢铁业大量采用高炉炉压发电设备,石油化工业采用加热炉的废气、余热回收技术,水泥业引进悬浮预热器技术等。 降低利息负担。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著名的《日经商务》杂志指出,在石油危机后的恶劣环境下,日本企业必须努力压低原材料费用、财务费用等各项成本才能生存下去。当时日本企业自有资本比率不高,利息负担较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通过实施“减量经营”,日本企业的自有资本比率大幅提高,从企业借款占营业额的比率看,1978年比1965-1973年平均减少6.6个百分点;从制造业自有资本比率看,1985年比1975年提高7.7个百分点。再加上同期日本利率水平不断降低,企业利息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降低劳动力成本。刘易斯拐点到来后的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成为石油危机冲击下日本企业不能承受之重。当时有研究表明,如果主要制造业企业在一年内不削减6~14万雇佣人数以降低成本,就无法维持收益。企业通过解雇临时工、控制正式员工的录用、女性员工离职后不再补充新人乃至减少主干劳动力等多种方式调整雇佣人数,降低人工成本。据日本产业劳动调查所统计,1975年以后的四年中,包括松下电器、三菱重工、东芝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减员达21万人。此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日本政府还积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 2)政府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大力疏解产能过剩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大力疏解产能过剩。经过两次石油危机打击,日本衰退产业和过剩产能增加。197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特定萧条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简称“特安法”)和《特定萧条产业离职者临时措施法》等四部法律,进入“特安法”时代,主动对衰退产业和过剩产能进行调整和疏解。“特安法”认定平电炉、炼铝、合成纤维、造船、化肥等14种产业为结构萧条产业,当时这些产业的企业开工率只有60%~70%。针对上述结构萧条产业的调整和疏解方法包括:(1)采取政府收购来报废设备的方式,即由政府与产业界合作预测未来供求,对“过剩部分”由政府出资收购报废;(2)设立特定萧条产业信用基金,对那些按计划淘汰落后设备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帮助萧条行业安置工人和转产;(3)允许因供求明显失调、价格降到平均生产费用的特定商品的生产者缔结有关限制产量、维持合理价格的垄断组织。“特安法”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1978年和1979年日本工业连续两年高涨。 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在对衰退产业和过剩产能进行调整和疏解的同时,日本政府有效利用产业政策,鼓励和培育新兴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197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特定机械信息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提出要发展电子计算机、高精度装备和知识产业,投入了大笔政府专项资金对尖端技术的开发提供补贴和资金,并对以上产业实施税收和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人们已将这个项目视为日本70年代后期推出的产业技术政策的成功典范,它为奠定日本电子产业的基础及扩展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世纪7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服务业的重要性增强,1973-1985年服务业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增速0.2个百分点,从1970年到198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提高了8.9个百分点。 2、日本的1974和1991年两次房地产泡沫:同样的泡沫,不同的结局 2.1. 两次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日本在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发生过两次房地产泡沫,但这两次的影响差别很大。 第一次房地产泡沫于1974年前后形成。1955-1974年为日本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期,20年涨44倍。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20年,期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上涨31倍,六大主要城市上涨44倍(年均增速22.2%)。其背景是日本经济快速追赶期,GDP和人口快速增长。 第二次房地产泡沫(亦即“泡沫经济”)于1991年前后形成。1986-1991年为日本“泡沫经济”的最后疯狂期,房地产价格涨1.7倍。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6年,期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上涨73%,六大主要城市上涨169%(年均增速18.4%),其中1987-1990年间年均增速高达24.6%,超过1955-1974年快速上涨期的平均增速。最后疯狂期大城市涨幅明显大于中小城市,而此前差异不大。1955-1985年间,所有城市土地价格涨幅55倍,六大主要城市上涨78倍,从1955年算起,差异约为43%。但1986-1991年间,所有城市土地价格涨幅51%,而六大主要城市上涨169%。1991年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进入漫长的下跌之旅。 1974年和1991年分别对应日本房价的两个拐点,从绝对值来看,1991年是拐点。但这两个时期泡沫幅度对比,需要考虑通胀和收入增长情况。1975-1991年间,日本所有城市名义房价上涨了167%,六大主要城市房价上涨407%。同期,日本人均名义GDP从4281美元,上升至28541美元,增幅为607%。以日元计价的人均GDP增幅为315%(期间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可见,1975-1991年间,以日元计价的日本房价涨幅(167%)低于日本人均名义GDP的涨幅(315%),但六大主要城市房价涨幅(407%)大于名义收入涨幅(315%)。即日本整体房价泡沫,1974年大于1991年,但六大主要城市房价泡沫,1991年大于1974年。 第二次房地产泡沫(“泡沫经济”)发生的背景是日本进入第二轮经济增速换挡期,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升值、货币政策宽松。1985年9月,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为应对日元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日本政府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1986年1月-1989年5月日本央行连续五次降息至2.5%,货币供应量连续四年超过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实施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1980-1990年间京都府、东京都和大阪府地价涨幅均在4倍以上,最高峰时日本土地价值约为当时美国的4倍多[ 参见巴曙松着《房地产大周期的金融视角》,P57.]。但1990年3月大藏省启动了对房地产金融实施总量控制政策之后,房地产价格从1991年开始转为直线下滑,之后再也没有回升过。 2.2. 两次房地产泡沫的不同结局 如果对照日本1974年前后和1991年前后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结局,可以发现,第一次房地产泡沫随着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得到顺利化解,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1974年前后的第一次调整幅度小、恢复力强,原因在于经济中速增长、城市化空间、适龄购房人口数量维持高位等提供了基本面支撑。1974-1985年日本虽然告别了高速增长,但仍实现了年均3.5%左右的中速增长。1970年日本城市化率72%,还有一定空间。1974年20-50岁适龄购房人口数量接近峰值后,并没有转而向下,在1974-1991 年间维持在高水平。 1991年前后的第二次调整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深层原因在于经济长期低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幅快速下降等。1991年以后日本经济年均仅1%左右的增长,老龄化严重,人口抚养比大幅上升。1990年日本城市化率已经高达77.4%。1991年以后,20-50岁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幅快速下降。催化剂在于收紧住房金融政策刺破了泡沫。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与日本央行的下调利率有密切关系:1986至1987年度,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息,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日本央行维持低息政策长达两年之久。低息政策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空前繁荣,反映在土地价格的迅速上涨上。与美国相同,央行随后的加息刺破了日本房地产泡沫:1989年5月31日,日本央行加息0.75个百分点,此后的15个月内,日本央行再度4次加息,将贴现率提高到6%,连续加息对日本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巨大打击,东京圈城市土地价格开始了长达15年的持续下跌。 3、本世纪初日本的“结构改革” 3.1. 改革的背景 1)“泡沫经济”破裂后经济长期萧条。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繁荣,政府长期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最终出现了泡沫。以1991年为界,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跌,“泡沫经济”破灭了。整个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平成不景气”或“失去的十年”的长期萧条中。这一时期,企业投资不振、居民消费低迷,需求减少导致物价持续下跌和企业销售收益减少,经济深陷泥潭。1992-199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下降到0.6%,虽然1995-1996年一度出现复苏迹象,但1998-1999年由于受到消费税上调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再次转为负增长。 2)不良债权高企引发金融危机。“泡沫经济”时期,日本银行业向中小企业和房地产业发放了巨额贷款,“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银行业不良债权大幅飙升。据日本大藏省1998年1月12日公布的数字,日本全国146家银行自查的不良债权已经达到76.708亿日元,约占总贷款金额的12%。在不良债权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部分银行已经无法达到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协议规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1997年底,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和具有悠久历史的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破产,给金融市场造成极大震动。幸存银行为防范风险纷纷“惜贷”,由此导致的“贷款难”更加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困难。 3)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1970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7.06%,超过联合国定义的老龄化社会7%的标准线,这标志着日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这一问题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日本人口老龄化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1990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2.1%,200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17.4%。人口老龄化给日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如劳动力供给不足、社会抚养负担不断加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等等。 3.2. 主要改革措施 针对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日本政府在“改革优先”路线和“景气优先”路线之间摇摆不定,争论十分激烈。“景气优先”路线主要看重短期政策效果,主张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改革优先”路线则认为日本长期的经济衰退并非周期性的衰退,而是结构性或制度性的衰退,依靠宽松需求政策刺激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进行改革才能扭转局面。从桥本龙太郎内阁到森喜朗内阁,日本政府在推进改革上均有心无力,导致改革时机一再延误。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凭藉“无改革、无增长”竞选主张挟高支持率上台,顶住了“景气优先”路线主张者的压力,大张旗鼓地实施了“结构改革”。其中涉及供给侧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1)放松规制,实施民营化改革。小泉内阁一直强调要将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小政府、大经济”的国家,对政府所属的各类经营性机构实施民营化改革。小泉内阁在“结构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今后的经济财政运作以及经济社会的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提出了民营化、规制改革计划,即在“民间能做的事情,由民间去做”的原则下,对经济各个领域尤其是公共干预较多、限制较严的领域放松规制,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具体改革举措有:特殊法人改革或民营化;削减对特殊法人的补助金等;推动邮政业实现民营化;对公共金融功能进行彻底的改革;在医疗、护理、福祉、教育等领域也引入竞争机制。其中邮政民营化改革在日本具有典型意义,改革前日本邮政业由政府经营,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改革的目的在于放宽市场准入,引入新的竞争者,从而带动邮政业的高效经营。2005年10月,日本参议院表决通过邮政民营法案,小泉内阁的邮政民营化改革获得成功。 2)降低税率,激活经济社会活力。自从供给学派经济学提出减税主张后,减税已被认为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小泉内阁的“结构改革”中也包含减税内容。《今后的经济财政运作以及经济社会的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指出,税收政策应该真正成为有利于经济目标实现的手段,今后应向着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方向努力。2003年1月,小泉内阁通过2003年度税制改革大纲,实施减税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降低法人税实际税率、对研究开发和IT投资实施减税、降低继承税与赠与税税率等方面。按照日本政府估算,2003年度最终将实现总规模1.5383万亿日元的减税,其中主要包括法人减税1.304万亿日元,继承税和赠与税减税0.103万亿日元,金融证券谁减税0.096万亿日元,土地税减税0.21万亿日元等。 3)推出“金融再生计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泡沫经济”破灭后,不良债权一直是困扰日本银行业、企业界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不良债权的来源是实体经济,企业亏损或倒闭的数量增多,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端就是不良债权增加,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针对这一问题,小泉内阁采取了双管齐下的配套改革,即金融改革与产业重组相结合,在解决银行不良债权问题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2002年,小泉内阁推出“金融再生计划”,具体改革举措包括:通过扩充中小企业贷款机构、设立新的公共资金制度等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手段;通过专业机构(如“整理回收机构”,英文简称RCC)减免中小企业债务,盘活不良债权,促进产业重组和企业复兴;提高银行不良债权拨备,强化资本充足率约束作用,对银行制定明确的不良率削减目标并严格检查,切实降低银行不良债权比率。 4)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由于日本人口持续老化,日本养老保险出现了参保者不断减少、领取者逐渐增加的困境。2003年度小泉内阁“经济财政谘询会议”制定了《经济财政运营与结构改革基本方针2003》,提出构筑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年轻人对将来充满信心、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社会。2004年,通过《养老金制度改革相关法案》,主要内容是在未来十余年内逐年上调保险费,目的是为了消除年轻人对养老金制度的不信任感,通过更好地把握养老金给付水平和现职人员负担的平衡,建立起可持续性更强的养老金制度。此外,针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2004年通过的《老年劳动法修正案》提出未来十年分阶段强制性地提高退休年龄。 4、日本两次供给侧改革的成效与缺憾 4.1. 上世纪70年代改革成效 总体看,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供给侧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 1)日本成长为制造业强国。“减量经营”使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帮助日本逐渐确立了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地位。日本制造业在节能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到上世纪80年代初时,日本已成为主要经济体中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日本汽车由于低能耗和高性能而受到普遍欢迎,1980年以后日本汽车产量超越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并大量出口到以美国为首的海外市场中。 2)产业结构顺利完成优化升级。从上世纪7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电子、汽车等产业取代了原来的钢铁、石化等产业,成为引领日本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日本产业结构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逐渐转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3)经济“稳定增长”。通过这次改革日本不但成功经受了两次石油危机的考验,而且顺利完成了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的增速换挡,1975-1985年日本经济平均增长率保持在4%左右,日本政府称其为“稳定增长”,该时期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的经济增长仍然是最快的。 日本增速换挡期供给侧改革前后资本市场表现:危机倒逼,经济和股市深蹲起跳。 以实施供给侧改革为界,日本增速换挡期的资本市场表现可以概括为:1973年石油危机之前,供给侧改革尚未实施,日本处于增速换挡期的上半场,拒绝减速,刺激加杠杆,M2增速高达20%-30%,无风险利率高达10%以上,股市房市出现明显泡沫后深跌;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日本进入增速换挡期的下半场,采取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进行产业结构合理化,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转型成功后股市走牛。 1)日本在1973年石油危机前:拒绝减速,刺激加杠杆,无风险利率高达10%以上,股市出现泡沫后深跌。虽然日本在1969年前后面临经济减速的要求,但是日本在1969-1972年间并没有认识到增速换挡的规律性和必然性,采取了刺激政策应对,大搞列岛改造,试图把全日本各岛都搞成三大都市圈一样发达(类似中国前几年中西部造城运动)。日本在1969-1972年大幅投放货币,M2增速高达20%-30%,无风险利率高达10%以上。受刺激政策影响,日本通胀高企,股市房市出现明显泡沫。 2)日本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实施供给侧改革,辅以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无风险利率大降,增速换挡成功后股市走牛。以1973年为转折点,日本开始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给企业在调整产能、压缩成本、节约能源、技术创新等方面以压力,同时从刺激政策转向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物价、工资和资产价格上涨,挤出边际上无效产能和无效资金需求。在1973.3-1974.10期间,日经指数跌去了40%。自1974.10开始,日本股指在触底后反弹并走牛。1974-1981年增速换挡成功后股市走出大牛市,日经指数进入慢牛、长牛。 4.2. 本世纪初“结构改革”成效 经济缓慢增长,股市止跌回升。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长期萧条之后,小泉内阁的“结构改革”获得了日本民众的巨大支持,小泉内阁成为90年代以来日本少有的长期政权,小泉本人也成为离任后日本民众最怀念的首相之一。通过改革,日本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不良债权问题基本得到消除。从2002年2月至2008年2月,日本经济实现了长达73个月的景气复苏,为战后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这次景气的实际增长率虽然不高,平均增长率只有不足2%,增速最高的2004年也只有2.4%,但与上世纪90年代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则有明显改善。由于经济景气有所回升,日本多年来一直疲软的股市也出现了止跌回升的局面。从2003年4月到2007年6月,东京日经225指数从不足8000点涨到18000点以上,达到了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4.3. 两次改革的缺憾 1)市场化改革仍然有待深入。战后日本长期实行主银行制度、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行政指导等一系列以长期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日本有论者认为,这一系列制度尽管在日本追赶欧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日本成为发达经济体,这些制度已经逐渐落伍,日本应及时转型为市场经济型的、政府较少介入的经济体系,而事实上日本至今还残留着限制过多和创新不足等追赶欧美过程中的负面遗产。 2)人口老龄化问题改革进展不足。人口老龄化被广泛认为是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小泉内阁的“结构改革”主要关注于邮政民营化等议题,对国民普遍关心的少子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关注度不高,改革措施非常有限,人口老龄化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为此小泉内阁也遭到了日本舆论的不少批评。   来源:作者/国泰君安宏观任泽平、解运亮 责任编辑:Shelly Du  

加拿大vs澳洲 哪个才是理想的移民国度?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移民国家,加拿大和澳洲有很多共同点:地广人稀,人均GDP高居世界前列,移民政策相对开放等。那么加拿大和澳洲哪个更好一些呢?有人会说这个问题最终会演变成在北美的说加拿大好,在澳洲的说澳洲好,争论没有实际意义,要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一下加拿大和澳洲(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境气候对比加拿大和澳洲虽然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是环境气候却有很大差别。以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和澳洲最大的城市悉尼为例:悉尼全年平均气温变化较为和缓,降水无明显季节变化。冬季温和湿润,气温很少降至5°C以下,降雪极为罕见,悉尼上一次出现降雪是在1836年(多伦多人哭了)。夏季相对炎热,多雨,平均温度不高,高温天气也不多见,但在热浪来袭时也常出现极端高温。多伦多的夏季湿润,冬天寒冷。城市四季分明,每天的气温变化明显,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多伦多的冬天很难熬,有时会突然降温至摄氏零下10度或以下,寒风之下常常感觉还要冷一些。暴风雪有时会夹杂着冰雨,令市民的通勤和旅游行程受阻,而在11月到4月中旬期间随时都有可能下一场大雪。夏天的多伦多是典型的湿润气候,温度普遍介乎摄氏23到31度,白天的温度偶尔会超过35度,伴随较高的湿度在炎热的天气下会让人感觉闷热。实际上,多伦多的气候条件在加拿大已经非常优秀了,但是跟悉尼相比还是不如。所以从气候来说,加拿大完败!经济对比从经济上看,两个国家制造业都不是很发达,重工业基本都没有,强项都是农业和类似矿石这样的出口加工业,两国都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农业出口国。加拿大有着世界上第二大石油储藏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而且锌、铀、金、镍和铝的蕴藏量丰富,又盛产木材。澳洲是世界上经济最稳定的国家之一,是食品和石油矿物出口大国,进口商品很少。在人均收入这方面,加拿大人的人均年收入大概是4.2万美元,澳洲人均年收入是4.498万美元,差距很小。失业率方面,加拿大跟澳洲相比,差距比较明显。2016年,加拿大的失业率为6.9%左右,而澳洲的失业率为5.7%,相差超过一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加拿大和澳洲在经济上基本打平,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比较优秀的。物价对比在物价方面,澳洲和加拿大都相对偏高,澳洲高于加拿大。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不含消费税,澳洲的消费税为10%,加拿大的消费税为联邦税与省税之和,由于各省税率不一,消费税的税率也有差别,5%-15%不等。教育对比从大学排名来说,加拿大不如澳洲,澳洲排名世界前50的大学数量比加拿大多一倍,而且澳洲的科研实力比加拿大强。不过加拿大也有自己的优点。由于靠近美国,加拿大学生申请美国大学更加方便,双方的合作也更加紧密。而且,加拿大大学的学费比澳洲要低不少。总体上,在教育方面,加拿大比澳洲好。移民政策对比同为移民国家,澳洲和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有很大不同。澳洲对于各国移民尤其是中国移民,一直都比较欢迎。因为移民的到来,不仅为澳洲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还直接带来了资金和就业机会。与澳洲相比,加拿大政府对于移民的态度则并不友好,尤其是保守党政府执政这几年。加拿大对移民的涌入控制日趋严格。所有,如果想要移民,澳洲比加拿大更容易。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澳洲的种族歧视比加拿大要严重很多。社会福利对比加拿大和澳洲都属于福利非常好的国家,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养老金:澳洲的居住要求是10年,加拿大是40年,而且是满18岁以后。换句话说除非是在25岁之前移民加拿大,否则别想拿到全额养老金。年龄偏大的移友要考虑到这点,当然家底殷实的随意。失业金:澳洲需要住满两年后才有资格领取,加拿大是半年。不过加拿大的限制条件较多,而且只能连续领取10个月。澳洲则无限制,只要有找工作的意愿但是找不到工作就可以一直领下去。住房这块加拿大的比较鸡肋,25%-30%的收入还是一个不小的比例,比较适合刚到加拿大的时候做为过渡吧。综上所述,投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置业目的以及生活习惯来选择移民哪个国家!

其他买家也看了

居外网在售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寓约人民币4,347,200

安大略省的公寓

安大略省, 多伦多 约¥ 424
居外网在售美国4卧7卫的独栋别墅总占地1919平方米约人民币33,429,315

4卧7卫的独栋别墅

加州, 蒙罗维亚 4卧7卫 约¥ 3,365
居外网在售美国North Wilkesboro总占地161837平方米的农业用地

总占地161837平方米的农业用地

北卡罗莱纳州, North Wilkesboro 约¥ 868
居外网在售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寓约人民币3,093,240

安大略省的公寓

安大略省, 密西沙加 约¥ 318
居外网在售美国8卧10卫最近整修过的独栋别墅总占地28692平方米约人民币86,222,640

8卧10卫最近整修过的独栋别墅

加州, 拉斐特 8卧10卫 约¥ 8,612
居外网在售美国3卧3卫的独栋别墅总占地95平方米约人民币34,744,320

3卧3卫的独栋别墅

加州, 拉古纳海滩 3卧3卫 约¥ 3,474
居外网在售泰国3卧1卫原装保留的独栋别墅总占地4950平方米约人民币7,239,000

3卧1卫原装保留的独栋别墅

南府, 斯安克朗 3卧1卫 约¥ 724
居外网在售阿联酋新开发的新建房产约人民币2,258,568

新开发的新建房产

迪拜, Business Bay 约¥ 231
居外网在售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寓约人民币2,822,082

安大略省的公寓

安大略省, 多伦多 约¥ 294
居外网在售匈牙利Pápa总占地88059平方米的工厂

总占地88059平方米的工厂

维斯普雷姆, Pápa 约¥ 5,067
居外网在售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寓总占地76平方米约人民币4,430,880

安大略省的公寓

安大略省, 密西沙加 约¥ 450
居外网在售美国3卧2卫历史建筑改造的独栋别墅总占地161939平方米约人民币30,047,660

3卧2卫历史建筑改造的独栋别墅

加州, 贝克斯菲尔德 3卧2卫 约¥ 3,003
居外网在售美国5卧3卫的独栋别墅总占地597平方米约人民币10,493,650

5卧3卫的独栋别墅

马萨诸塞州, 美德福德 5卧3卫 约¥ 1,049
居外网在售加拿大4卧3卫特别设计建筑的独栋别墅总占地378平方米约人民币7,558,838

4卧3卫特别设计建筑的独栋别墅

安大略省, 滑铁卢 4卧3卫 约¥ 757
居外网在售英国1卧1卫最近整修过的独栋别墅总占地38平方米约人民币1,465,072

1卧1卫最近整修过的独栋别墅

英格兰, Norfolk 1卧1卫 约¥ 145
居外网在售英国皇家唐桥井市总占地220000平方米的住宅用地

总占地220000平方米的住宅用地

英格兰, 皇家唐桥井市 约¥ 7,265
居外网在售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寓约人民币3,800,370

安大略省的公寓

安大略省, 多伦多 约¥ 371
居外网在售英国2卧1卫新房的独栋别墅总占地48平方米约人民币1,740,666

2卧1卫新房的独栋别墅

英格兰, 诺丁汉 2卧1卫 约¥ 173
居外网在售新加坡3卧2卫新开发的公寓总占地25083平方米约人民币15,416,302

3卧2卫新开发的公寓

东南省, 新加坡 3卧2卫 约¥ 1,555
居外网在售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寓约人民币4,617,988

安大略省的公寓

安大略省, 多伦多 约¥ 463
居外网在售美国7卧9卫新房的独栋别墅总占地9024平方米约人民币122,997,914

7卧9卫新房的独栋别墅

加州, 兰乔圣菲 7卧9卫 约¥ 1.23 亿
居外网在售希腊3卧2卫局部整修过的独栋别墅约人民币2,501,632

3卧2卫局部整修过的独栋别墅

马其顿和色雷斯, 克桑西州 3卧2卫 约¥ 249
居外网在售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寓总占地51平方米约人民币3,152,160

安大略省的公寓

安大略省, 多伦多 约¥ 318
居外网在售泰国1卧1卫新开发的公寓总占地3平方米约人民币757,217

1卧1卫新开发的公寓

PKT, Phuket 1卧1卫 约¥ 74
居外网在售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寓约人民币2,776,565

安大略省的公寓

安大略省, 多伦多 约¥ 291
居外网在售美国11卧10卫最近整修过的独栋别墅总占地1301平方米约人民币38,702,543

11卧10卫最近整修过的独栋别墅

佛罗里达州, 萨拉索塔 11卧10卫 约¥ 3,899
居外网在售泰国1卫新房的公寓总占地30平方米约人民币990,495

1卫新房的公寓

普吉府, 普吉 1卫 约¥ 97
居外网在售英国1卧1卫新房的独栋别墅总占地33平方米约人民币1,255,112

1卧1卫新房的独栋别墅

英格兰, Burniston 1卧1卫 约¥ 124
居外网在售西班牙1卧1卫新房的公寓总占地78平方米约人民币3,736,896

1卧1卫新房的公寓

加泰罗尼亚, 略雷特德马尔 1卧1卫 约¥ 374
居外网在售英国1卧1卫新开发的公寓总占地41平方米约人民币1,546,365

1卧1卫新开发的公寓

英格兰, 利物浦 1卧1卫 约¥ 154
居外网在售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寓约人民币4,184,241

安大略省的公寓

安大略省, 多伦多 约¥ 419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