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资讯搜索

共有10000个相关内容

2024全球大学就业力排名,这些院校更受雇主青睐!︱居外专栏

日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2024年度全球大学就业力排名,展示了在顶级公司HR眼中,哪些大学在 提升学生就业力 和 对工作场合的准备程度 上表现最 佳。 对留学家庭而言,通过这份排名可清晰了解哪些学校更能培养孩子的杰出工作能力,从而为选校提供重要的参考。 美国继续独领风骚 在THE就业力排名中,我们看到还是老牌留学大国更见功力。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各榜榜魁——美国!就业力排名TOP 10里有7所是美国大学,可见全球对其教育实力的广泛认可。 第二名:哈佛大学 第三名:剑桥和斯坦福 第五名:麻省理工大学 第六名:加州理工大学 第七名:普林斯顿大学 第八名:加州伯克利大学 第九名:耶鲁大学 从总体数量来看,本次入选的250所院校中,有54所是美国大学,继续独领风骚。 英国整体涨幅较大 与往年相比,我们发现,英国大学表现得更强了。 在此次排名中,英国共有13所大学上榜,其中5所挤入TOP 50,包括不负众望顺利进入前十的剑桥(4)、牛津(8),帝国理工(11)、伦敦政经(24)、伦敦商学院(41)。 雇主看重哪些能力? 榜单还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越来越多的雇主正在寻找具有强大的数据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毕业生,而不仅仅关注他们就读的大学声望。 如上图所示,在2019年即疫情之前,学术水平还在就业力表现中占最重要的因素。而在2021年,毕业生的技能已从第四位上升至首位,专业性与工作经验均已高于学术水平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一项之前从未出现的“Digital Performance”数据素养空降TOP 5,超越国际性成为雇主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培养自身数据敏感度及数据分析能力。 点击查看完整排名 但就算是名校毕业,就算专业技能过关,也未必能在留学国找到雇主,得到留下的机会。 本文是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日本仍是全球热门房产投资目的地

因通胀下降的速度好于预期,美联储于12月会议后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尽管这与先前市场的预期一致,但仍然为许多投资者带来了一些安慰。  自2022年3月开启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将原来接近于零的利率水平上调至今年7月的5.25% - 5.5%,创出了22年以来的新高。  尽管高利率对经济和各类资产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美联储却暗示,如果经济和失业率数据仍然能够保持弹性,高利率水平或将维持更长时间。  其实,欧元区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虽然,目前高通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利率水平仍处于高位。  高利率不仅抑制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同时也消减了企业和家庭的贷款需求,这也是令股市、房产市场等承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不同。  尽管,最近公布的10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日本通胀相对比去年同期上涨2.9%,升幅较9月的2.8%进一步扩大,是4个月来的首次扩大;然而,为了支持经济,日本央行仍在维持着宽松政策。  在近期美元指数有所走弱的影响下,日元兑美元出现升值,但日元的汇率水平依旧处于低位。  亚太地区房地产投资 - %跨境占比交易 数据来源:CBRE “便宜日元”和低利率政策: 有利经济 推升股市 房产价格倍具性价比和吸引力  据仲量联行数据,今年一季度,日本商业房地产行业投资额同比增长43%,而同期,美国和欧洲的投资额却分别同比下降61%和58%。  高流动性 其实,高流动性是日本房地产吸引全球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最近5年的数据统计,日本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亚太地区最活跃的市场,不仅交易数量最多,而且其跨境投资率远高于澳大利亚和韩国等亚太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当然,日本主要城市(如东京、大阪等)的房价和地价一直表现出常年上升,加之稳定的租金回报,这也是为何全球专业投资机构和价值投资者青睐日本市场的主要原因。  风险披露:  本公司提供的环球市场、日本房地产市场等情况和分析,幷非以发行的产品为参考,只旨在提供信息给投资者以了解市场和进行投资决策思考。市场情况瞬息万变,上述情况和分析不能确保其内容和引用的数据的正确性,也非作为任何特定投资产品,策略,计划的建议或推荐。 

期待「习拜会」成果 舒缓全球紧张形势

此文见报时,全球瞩目的「习拜会」- 中美元首面对面会议,刚刚于11月15日举行。两个超级大国在正处于高度竞争的背景下举行会议,以往都会视为好消息,因为在会议前两国政务官员都会落实了大量工作,在某于议题上应该已经有些共识,令元首见面不致于一事无成。但大家可能也会反驳去年11月的「习拜会」也曾在峇里岛会面,但之后却没有什么实质成效!坊间不少评论认为,本来在该次会议已经谈到一些共识,而美国也随之派国务卿布林肯到中国落实细节。可惜,一个气象气球事件,被美国传媒描绘成为间谍气球,作为非法摄取美国人民的机密资料之用,结果中美关系又回复紧张,布林肯之旅及元首的共识也随之而泡汤了! 今次的「习拜会」笔者是有所期待的,背景是现今美国总统拜登连任的形势相当不利,经济上所谓的「拜登经济学」已经一败涂地,去全球化、供应链断裂、油价飙升,都会令通胀率高企,美国的贫富悬殊加剧,拜登已经连续在五个州份输了支持,必须获得中国经济上的配合,例如加强购买美国的农产品,以压制特朗普的支持率进一步上升,挽回颓势! 美国的债务又是另一项因素,美国极之需要中国这位买家配合,今季美国又要发行8千多亿美元新债,但在联储局将收水的背景下,30年长债息率也升至5%,如果中国再沽出其手上的大量美债,有评论估计美国长债息率可能升至7%,对美国的经济必然有进一步打击,拜登想再连任就更加渺茫。 最后在军事上,俄乌战争加上以巴冲突,已经令美军疲于奔命,根本无力再应付第三线战线,一旦北韩趁此乱局仿效哈马斯,向南韩发动一些突击,拜登就更加头痛,要压抑北韩自然也需要中国政府配合! 在此种种背景下,中美关系在短期内有机会缓和一下,中国也可借此宝贵时间,调整一个下国内疲弱的经济,一旦中美「习拜会」有成果,对中国及香港也带来新希望,无论股市或楼市都会带来新动力,大家不妨多加留意!

别再说情怀买京都,懂的人都含泪怒赚好几笔了

不知道为什么坊间流传着一句: “长租买东京、民宿买大阪、情怀买京都,其他不考虑。” 我们很少评论关西地区以外的房产,因为日本的不动产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殊性存在,不在当地真的很难评论什么。但是作为2018年就在关西深耕不动产的公司想说: “民宿不是非要买大阪,京都真的不是买情怀。” 首先说说为什么民宿不是非要买大阪吧。 坊间流传“民宿买大阪”的理由是大阪是民宿特区,夸张一点说“是个房子就能做365天营业的民宿”。这个与其他只能做180天营业民宿的城市相比,是真的很吸引人。 但是特区365天也不是完全没有限制: 比如在大阪做365天营业的房源是必须2晚起订的,也就是会流失掉只能住一晚的客人。 比如根据旧法,房间面积10平米以上,人均面积大于3.3即可。现在明确要求房间面积不得小于25平米。 再比如,从2020年4月1日起,在大阪开设民宿必须向周边居民召开“说明会”,获得他们的同意和理解。 加之大阪酒店业竞争激烈,高端做不过大手公司,低端事情又多利润又少,大家可以动动小手上网查查双人间房型的定价低至300RMB一晚,什么概念?国内三四线城市也就这个水平。回报率算下来真的没有到以前9-10%的高峰。 不过公寓短租是要比长租收益来得高,毕竟近年随着房价升高,大阪公寓长租净回报率也只能达到4-5%。当然民宿抗风险能力也低,小公寓民宿疫情期间真的很惨。长租反而非常稳定,在充满不确定的时间段里完胜各种投资。 综上所述,如果要做民宿,不是非得买大阪,你还有更好的选择——京都。 接下来该说说京都真的不是买情怀。 还是围绕做民宿的话题,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8年薛蛮子在微博上高调宣布拿下一条街,并且做起“民宿”生意。暂不说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想说的是薛蛮子在京都做的业态叫做“简易宿所营业”,即365天营业的“民宿”。 关于几种民宿法律还没有搞懂的朋友可以参考优创以前的文章: 2024最新日本民宿指南!(上)为什么都说在日本做民宿是坑? 2024最新经营日本民宿指南!(下)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在日本做民宿是坑? 这种业态下的民宿运营一般是整栋户建每晚只归一个客人所有,大家同样可以在网络上查查价格,地段稍微靠近景点,面积达到70平米以上,定价在1500RMB左右,有些更加高级的旺季可至10,000RMB或以上。排除个别极低或极高的,平均行业回报率在9-10%。 关于2023年日本及京都观光局的官方数据也可以表明京都目前住宿的火热程度。 据日本政府观光局透露,2023年全年访日外国游客估算累计达2506万6100人。这一数字约为2022年的6.5倍。(大陆游客仍然有76.2%未回归) 另一方面,2023年全年访日外国游客在日本国内的消费总额约为5万2923亿日元,比疫情前高出10%,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并且超过日本政府设定的全年5万亿日元的目标。从目的来看,住宿费用最多,达到1.8289万亿日元,其次是购物费用,达到1.3954万亿日元。从构成比例来看,2023年住宿费用从2019年的29.4%增加到34.6%,购物费用从34.7%减少到26.4%。 再根据京都观光局2023年12月28日的数据,京都11月酒店住宿入住率为85.5%,旅馆住宿入住率为77.9%。 非常漂亮的入住率。来了日本,可以不去东京,也可以不去大阪,你一定会来日本文化与大和之魂的真正所在——京都。 游客增加的基础上,京都住宿的数量却在减少,与去年疫情期间相比,住宿数量减少了2.3%。 由上充分说明“京都真的不是买情怀”,不知道说这句话的人对京都了解多少,官方数据放在这里了,供各位参考。总结: 1、京都游客量与住宿的供给差造就了客单价高 2、“京都独立屋民宿业态”,竞争者首先排除了大手公司,大手公司都喜欢贷款投资,独立屋实在是无法效率的利用杠杆,因此少了一波强有力的竞争者 3、京都独立屋最容易打造中高端民宿,在疫情期间收益远远好过低端民宿。据观察,疫情期间高净值人群还是自由的,还是可以旅行,还是住中高端酒店。印证了“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当然已经在京都投资民宿的朋友还是希望闷声发小财了,情怀就情怀吧。 本文由株式会社优创提供。 想要在日本找房子?株式会社优创 会是你的最佳好帮手! 优创是一家充满活力的新型房地产公司,成立于 2018 年。其业务包括买卖、租赁和管理,以及酒店和住宅的运营和管理,主要分布在东京、大阪和京都、另外公司还可办理设立公司和各项签证的咨询业务。 优创的一大特色是可以用日语、中文和英语提供指导。为中国人提供支持,让客户能够安心地寻找房地产。优创自创业以来,在与众多客户的接触中,最重视的就是 "客户的声音高于一切",优创将本着这一基本立场,在开展企业活动的同时,迅速把握时代的变化。为您在海外投资的道路上提供更多有利的价值。 现在赶快联系优创,早日找到适合你的房产,联系电话: 070-1845-1446!

新加坡发展佳 精英管治效率高

笔者上周因公事到访新加坡,回想已经有10多年没有踏足于此。笔者发现在市区多了很多美伦美奂的高楼大厦,在旺区的百货公司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非常热闹。其实,新加坡的面积比香港还要少,当今用地面积约为728 平方公里,约为香港70%,而在60年代新加坡用地只有581.5平方公里,换句话,60年间,新加坡利用填海让国土增加了25% 可用土地。虽然受限于土地有限,新加坡却充份利用填海去增加可发展土地,令经济发展相当凌厉。去年的人均GDP 已达91,000美元,相比香港只有不足50,000美元,远胜香港。除了土地缺乏,新加坡的水资源也是极之倚赖马来西亚,为了避免受限于人,新加坡大力发展再生水及海水化淡,当今已经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 新加坡的组屋发展也是值得骄傲,超过 90% 的新加坡公民可以购买自己的房屋,相信是全球最高的比率,由于公民可以利用公积金做首期,令置业变得轻松。 2022年新建组屋价钱每呎只售3,000元港币左右,二手转让的介乎200万– 300万之间,平均呎价约5,000 港元! 这种亲民价钱令香港人羡慕,至于私人物业只占市场十分之一,呎价介乎港币10,000 – 20,000元,视乎地区而定,物业中位价约港币1,000万。最近两年,大量中国人涌入市场令售价及租金都大幅上升,令新加坡政府对外国人置业的印花税提升至 60%,非常夸张! 新加坡政府永行精英主义,在英明的官员管理下,自独立以来都管理得头头是道,但凡事都有代价,家长式的管理也有时变得很严格,例如,法律规定必须将食具返却,否则可以被检控罚款、在街上指定的空旷地点才能吸烟,甚至法律禁止食香口胶。所以笔者一向很奇怪一些所谓追求自由的人会移民至新加坡! 至于笔者老本行,物业代理的运作模式也跟香港不一样,代理的前线员工全部都是没有底薪,分成却高达 90%,公司提供的资源也有限,大部份倚靠同事自己操作。当今最火热的模式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买卖楼宇的知识及陷阱,变身成为专家或导师,获得买家信任后,再转介予相关的代理跟进。 新加坡的资源缺乏,又夹在大国的中间,生存也不容易,能够发展至今天的 繁荣,实有赖其精明及效率的管理,值得香港借镜 !

征收资产增值税 楼市股市雪上加霜

上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参与了一档广播节目,对财政预算进行了咨询。许多市民关心政府的税收和财务状况,并提出增加税种的建议。  陈茂波回应称,资本增值税已在研究范围内,他表示在实施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社会讨论,以避免发生“因增而减”的情况。  笔者了解到财政司目前面临的困境。在楼市和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今年财政赤字可能会超过1000亿港币。  然而,土地招标不断流标,甚至政府规划的北部计划也会受到影响。发展商也更倾向于让政府以低价格收回农地,也不愿意支付昂贵的土地溢价费用。  可以预见,如果楼市不迅速活跃起来,房价将继续下跌。而实施“明日大屿” 计划的资金(至少6210亿港币)将从何而来?  问题的关键在于,资产增值税可能带来多少收益?又可能带来什么副作用呢?  笔者以及市场上的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政府不大可能对所有资产都征收税项。笔者猜测财政司在考虑取消所谓的“辣招”税时,可能会考虑对那些通过短期炒卖物业而获利的业主征收这一税项。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有类似的安排,例如在日本,如果业主在出售持有不超过5年的物业时,就需要缴纳净收益的30%作为税金。  与“辣招”特别印花随税(SSD)相比资本增值是有一些区别的。SSD是一种税收,无论物业交易是否获利,都是要征收税款的。这一位意味着在楼市下跌时,即使业主在交易中亏本,他们仍  这对于那些由于特别需求而不得不出售房产的业主来说可能是不公平的。 对于那些进行短期交易赚取利润的业主而言,资本增值税仅在他们实现利润的部分征税,这似乎更为合理!  然而,一旦采取这种做法,投资者很可能会感到担忧,因为他们担心未来税收范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今天可能是只针对拥有不到3年房产的业主,而明天可能变成对拥有不到5年房产的业主征税。在楼市已经非常疲软的情况下,这一措施只会促使业主加速出售投资物业,进一步打击房价,同时在市场上减少可供租赁的房源。  另一方面,政府不断引入"高端人才"。在预期楼市下滑的情况下,这些"高端人才"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租房而非购房。这样一来,房屋租金很可能继续上升,因为这些"高端人才"缺乏购房的动力。  目前政府需采取措施来稳定楼市,上一次的 “减辣” 力度明显不足以刺激交易量和提振楼价。为了促使香港市民在购买和投资物业方面更具信心,政府应该迅速取消所有对投资物业的限制性税收政策。  过去的减税政策似乎未见明显效果,因此需要更为有力的举措,以使投资买房和租赁变得更有吸引力和利润可期。  政府有必要考虑将银行中的定期存款注入楼市,这将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反之,若实施资产增值税,可能导致资金进一步流出楼市,使楼市陷入更为困境的境地。卖地流标的情况可能会持续,补地价的案例也会减少,这对政府财政将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在此时,笔者相信财政司会在听取社会各界的讨论后做出明智的决策。在当前的香港环境下,实施资产增值税可能并不适合,因为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楼市的不景气。

BLUE COAST热卖 楼市见曙光

自从二月底彻底取消楼市「辣招」以来,楼市明显活跃起来。尤其是一手房市场,在三月份总成交量达到4,123宗;不过,成交集中在中小型单位上。 三月份成交量最大的楼盘是日出康城的Season Place,共售出540套单位;其次是恒基在深水埗的Belgravia Place,售出410套单位;泰峰位于坪石区,成交324套单位,排名第三。这三个楼盘都以中小型单位为主,售价在700万以下的单位普遍畅销,一旦售价超过1,000万,需求就显得相对疲软。 上周,长实在黄竹坑站推出其上盖物业BLUE COAST,首轮发售422个单位。该物业以大户型为主,起价1,000万,平均售价为1,850万。尽管推出时的平均每平方呎售价为21,968元,相较于同区其他近期楼盘的开盘价有近三成的折扣,此举在市场上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然而,在当前楼市主要以满足刚性需求和自住为主的环境下,对于BLUE COAST能否迅速售罄,市场意见显著分歧。 BLUE COAST首轮发售取得显著成绩,成功售出413个单位,占全部可售单位的98%。此次发售使发展商套现近75亿港元,创下了2013年4月《一手住宅物业销售条例》实施以来,单月成交金额最高的新盘记录。 此盘开售当天,人潮涌动,售楼处人满为患,排队等待登记的买家长龙甚至延伸到了商场外的天桥及对面的港铁站,场面极为壮观。 最值得关注的是大手买家的表现,项目分为F、A及B组。F组主要是购买5至8套单位的买家,共有15组客人登记,其中3组各购买了8套,其余12组各购买了5套,F组总计售出84套,约占总销售量的20%。 前线同事报告,几乎所有F组买家都是普通话使用者,其中一些已持有香港身份证,而另一些则仅持有内地身份证明。A组的买家可购买最多4套单位,此组共售出219套。F组和A组的大手买家共售出303套,占所有可售单位的72%;这两组中,内地客户的比例同样非常高。 由此可见,在「撤辣」政策的影响下,不少国内客纷纷来港寻找合适的房地产投资机会。实际上,全球很多受国内人士欢迎的大城市,都对外国买家征收相关税项:英国为2%,澳大利亚在6%到10%之间,新加坡高达60%,而加拿大的一些热门城市甚至对外国人购房设限。相比之下,香港对外国人购房并没有特别的征税措施,买卖自由且没有限售政策,这样的开放环境无疑极具吸引力。 大手客的表现给我们另一个重要启示:只要价格和份量吸引人,即使平均楼价高达1,850万,也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促使他们重新投入楼市投资。这为楼市的发展注入了重要的信心! 笔者认为,本地的购买力无疑受信心影响,目前尚未完全释放。但只要发展商的存货持续减少,降价促销的压力减轻,市场信心将逐渐恢复。这种情况下,楼市有望展现出一线曙光。  

定存息高过按息 垄断按揭显手段

过去一年,美国利率提高已经超过5厘,而香港的港元定期存款也普遍在4厘以上,甚至个别VIP客户可以达到5厘。然而香港物业的按揭利率仍然处于3.625至3.75厘之间,主要受益于有封顶的机制,一般封顶利率(最优惠利率)P-2.25%,在过去一年大银行的P利率只由5%加至5.875%,换句话即是升了一厘也没有。相反,银行间的同业拆息(HIBOR) 已经升至近年高位,一个月的利率已经超过5厘,令不少缺乏存款基础的银行要提高定期存款的利率去吸引资金。 这不禁令人奇怪,银行是否在做蚀本生意?客户有钱存入银行,银行要付出4至5厘的利息,而银行借钱给客户买楼则只收取4厘以下的利息。当然银行是不会做赔本生意!首先银行的贷款除了楼宇按揭之外,也有不少工商贸易贷款,大部份都没有封顶的机制,换句话说银行收取的利息是随着HIBOR而提高。而银行获得资金的途径,除了定期存款之外,活期存款也有不少,而活期存款的利率一般与最优惠利率(P)挂钩,所以现在还没有1厘! 最近,某大银行公布中期业绩,在2022年定期存款只占其总存款的7%,而2023年因定存利率提升,不少存户将资金由活期转至定期,比率也只是提升至25% ,可见大银行在此拥有非常好的优势,此类低息存款提供了足够的资金,让此大银行可以将按揭利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提高最优惠利率(P)虽然可以收取较高的按揭利息,但活期储蓄也相应提高,对他们来说并不化算。查看其中期业绩,今年的香港净息差为1.83%,比去年同期的1.32%高出了半个百分点,因此大银行也因利率提升而获利更丰。 除此之外,由于其他缺乏低息存款的细银行,过往都是倚靠同业借资金,当大银行刻意将按揭息率保持低于同业拆息,令此类细银行的资金成本大增,无法与大银行竞争按揭生意,部份银行已经自行提升比大银行更高的按揭利率及取消现金回赠等等,以减少按揭生意成本,但变相放弃市占率。其实,近两年的楼宇买卖大减,银行之间竞争生意也更激烈,大银行掌握了大量低息存款的优势,及刻意保持按揭息率低位,相信会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占有率,令按揭业务垄断在少数大银行的手里!

新盘低价促销奏效 用家入市选择多

上周物业市场原本充斥着不少坏消息,太古城三房户减价$300万,呎价不足$12,000售出,平过新界楼;西謍盘半新楼瑧蓺银主盘以$490万估出,5年间劲蚀52%;高银金融前主席潘苏通私人持有的何文田新盘傲玟遭债主接管;山顶歌赋山道15号也被银行接管,豪宅室内面积达18,078平方呎,花园也占9,948平方呎,天台2,081平方呎,前庭1,200平方呎及庭院1,631平方呎,车库面积也达2,788平方呎的罕有物业,过往都是富豪的至爱。在这种悲观情绪笼罩下,市场成交宗数自然大幅减少,而长江也在此时此刻以「平爆价」推出油塘新盘– 亲海駅,折实最平$290万起,呎价低于$15,000,平过同区二手楼,令全港震撼,成绩如何也令社会瞩目。 这个市场情况,令笔者想起2003年的楼市,当时笔者以买家身份进入毕架山一号的售楼处,近万呎的地方只有一台客人,场面异常冷清,最后笔者以呎价$5,000元买入一单位,发展商更送车位。由于当时市场太差,南丰于同年以震撼价每呎$1,988元起推售将军澳广场,最平单位$99万有交易,发展商低开一招甚为有效,买家大排长龙认购,需要通霄卖楼。笔者当时也在场,不会忘记当时沙士正来袭,一旦进入售楼处全部人士都要戴口罩,售楼处职员更戴上胶手套,不断进行消毒工作,做足预防措施,结果当然也是卖个满堂红!今次亲海駅反应也非常热烈,入票量破纪录,认购人士迫爆红磡的售楼处,连外面红磡火车站附近的行人路也出现连绵不绝的人龙,有媒体估算出席人士达到7000人,与其他冷清的新盘形成强烈对比! 各大发展商在高息背景下,推货的成本已经大增,加上过去几年疫情,销量已经不好,积压近2万个单位的货尾,所以笔者估计其他发展商也会仿效低价促销,减价陆续有来。市传被接管的何文田傲玟也会大幅减价求售。作为买家将会有更多的选择,当然是好消息,作为换楼的业主可以平买平卖,只要有成交换楼成功,也是好事。作为投资者就难选择了,面对高昂的厘印费,除非找到首置家人名额,否则动手的人数还是有限!希望各位可以掌握此等置业良机!

香港上车置业 未必如报导难

在香港置业,尤其是年轻人购房,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现象在全世界的大城市都属于常态,并不罕见!  笔者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不少置业难的报道,当中会引用不少指标去证明这种现象,部份指标可谓相当吓人,例如置业负担指数达72%,看似非常严重!   首先,此指数是根据一个面积45平方米(约480平方呎)单位的楼价,以7成按揭,20年供款计算出每月的按揭供款,再除以私人住宅家庭收入中位数而计算出来。   现时全港平均楼价约每呎$15,000,480呎的单位即是约$720万,每月供款以3.75%计算,平均每月供款约$29,000,而相关家庭入息中位数为$40,200,所以计算出来便是约72%。  这个数字表面上看似合理! 但当中有些细节大家不妨细心考虑一下。 首先,全港的私人自住单位有超过60%是完全没有按揭,这指数是假设大家都有70%按揭,已经是没有反映大多数的情况。   大家可能会认为指数虽然未能反映全港情况,但年轻人首次上车置业绝大多数要按揭,也能反映他们的困难! 但是$720万的楼价,也是个全港的平均数。如果年轻人上车,多数会选择较易负担的新界楼。  根据2023年底差饷物业估价署的资料,45平方米的住宅在新界的平均价是约每呎$10,300,总价在$500万左右,如果用此楼价计算出来的负担指数,就下降至50%左右,相对于原先的72%就更加能够反映上车的真实情况!  另外一个经常被引用来证明置业难的指标就是香港连续13年,成为全球楼价最难负担的城市榜首。此指标说2023年香港的楼价相对入息比率为18.8倍,即香港人要不吃不喝约19年,才可以成功置业。  这比率远高于第二位的澳洲悉尼(13.3)及第三位的美国三藩市(12)。 这种直接比较很容易发生很大的偏差,就以悉尼及三藩市作比较。这些城市的税率非常高,高收入人士的入息税往往超过40%;反过来,香港的税率最高也只是15%。  香港置业人士可动用的税后收入远高于悉尼及三藩市。 若将指标改为税后收入,香港的指标会变为22倍,而悉尼也是22倍,三藩市则是20倍。 况且香港有约一半人居住于政府的资助房屋,比率也是远高于欧美等国家,用全民收入平均数计算也会令指数容易产生误解!  笔者提醒各位,在阅读各类指标时,必须小心了解其背后的定义,才能完全避免以偏概全,真正了解事实的全部! 

其他买家也看了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