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资讯搜索

共有46个相关内容

公屋养懒人 是时候检讨

上周参加了经济论坛,除了年轻的王教授发表关于“大量兴建公屋未能解决劏房问题”的演讲外,还有另一位重量级嘉宾——何教授。他经验非常丰富,我还记得大学时上过他的经济学课程,那已经是将近40年前的事了。 他的演说没有复杂的数字,却深刻揭示了问题的核心。他的重点在于指出公屋制度可能会培养出懒惰的人群。公屋的租金相对较低,福利待遇较好,这可能会导致年轻人将入住公屋作为目标,而缺乏上进心。 他建议将公屋兴建在郊区,面积限制在500平方英尺以下。这样一来,年轻人如果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或在结婚生子后需要更大的空间,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进入私人房地产市场。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住在公屋里,就可能会被社会所看不起,因此才有足够的动力去激励年轻人奋斗。 其实,何教授和之前的年轻王教授一样,都指出了房屋政策导致香港的置业阶梯断裂的问题。年轻人会竭尽所能,都是为了一间公屋。 我曾经见过年轻的同事不愿升职、不愿加薪,唯一目的是保持入住公屋的资格。一旦成功入住公屋,就仿佛获得了一笔珍贵的宝藏,可以永久享受,甚至可以传给下一代。 这种情况显然是政策所导致的。在论坛上,也有不少与会者提到了公屋的重建问题。最近政府经过多年的研究,正式公布了重建计划,整个计划需要17年的时间,直至2041年才能完成。 华富村的楼龄普遍已经超过50年,为了等待重建,已经破旧不堪,这种缓慢的进度令人感到沮丧。 官方解释是,由于需要在原区重新安置居民,而华富村附近周边地区缺乏适合安置的房屋,政府只能先建造少量的新大厦,分阶段让原住在华富村的居民迁移到新大厦,然后逐步拆除旧大厦。 这种迁建、拆除、再建的循环需要长达17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整个计划。在这17年里,居住在华富村的老年人家就像是住在工地一样,生活质量可想而知。原区安置当然是争议最少的方法,也是官方最轻松和稳妥的方案。 对于居住在华富村的老人们来说,一个环境舒适、设施适合老年人的老人村可能更为合适。取消原区安置,将老年人迁往更适合他们需求的新区,可以加速重建进程。 此外,华富村在50到60年前是远离市区的郊外,而如今却是罕见的港岛黄金地段。 因此,是否应该将其用于拍卖并建造私人住宅,以获取可观的地皮收入,然后再将这些收入用于房屋委员会在郊区建造更多的公屋,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议题。 在一个经济学会的午间座谈中,将香港的公屋政策提上议程,引发了许多讨论。这表明公屋政策存在着许多值得当局彻底检讨的空间。

撤辣带动成交 炒风重现欠条件

自从政府在二月底取消一切楼市的需求控制措施之后,成交量大幅提升,尤其是一手新盘,由2月28日至3月10日,共12天时间,市场新盘成交已经有1,702宗。 而且,不是集中在个别新盘,而是百花齐放。 其中位于石硖尾的Belgravia Place有超过300宗成交,另外就是港岛区的The Holborn、九龙区的Baker Circle. Greenwich及维港1号、新界区的星凯堤岸都有近百宗成交,其余分散在各区的货尾单位都有成交! 最新数据显示,周末在只卖货尾的情况下,一手房源依然吸引力十足,单日成交达到301宗,销售势头持续攀升。若这一趋势持续下去,预计三月份的总成交量将超过3,500宗。 回顾2023年全年一手成交仅为10,650宗。相比之下,这数字已经超过了过去两年平均水平的1/3。根据分析,2024年全年的一手成交预计将突破20,000宗,远超过过去10年平均每年的15,900宗。 至于二手市场,尽管上周末十大屋苑成交仅有10宗,但其活跃程度仍不及新盘的火爆。预计整个三月份的成交量将回升至4,000宗以上,而全年二手成交预计将达到约50,000宗。 成交量上升的一个现象是“一客多食”,即一位客户购入多个单位。最新消息显示,Belgravia Place有一位客户一次性购入了24个单位,这很可能是市场上单笔成交最大的案例! 这些购买者往往是投资客甚至是投机者,他们利用有限公司购买房产,以享受长期的楼花期或者成交期。由于物业只需支付较低的首期款,这些投资者可以在接近成交期时以更高的价格转手,从中获利。 炒风再起已成为人们担心的焦点议题。银行业立即表态拒绝提供“摸货”按揭,这使得投机者不太容易在中途转售房产。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明白,如果楼市完全没有投资者和投机者,将会导致市场陷入一潭死水。这对于急于出售房产的业主来说非常不利,同时也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重大影响。 然而,市场炒风若太过猛烈,可能会重现类似1997年楼市崩溃的情况,这将对经济和民生造成影响。 笔者回顾了97年和98年楼市的情况,当时银行的借贷资料并不完备,买家可以利用一份税单向不同银行借款。结果是,一些炒家可以轻易地拥有十套甚至更多的物业。笔者亲眼见过不少拥有超过百套物业的炒家! 当时,楼市一旦逆转,情况就变得难以应对。许多炒家被迫急于抛售物业。然而,现在银行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在中央信贷资料齐全的情况下,炒家只能利用一手长期成交来炒卖。只要市场情况好转,开发商自然会收紧付款方式,这样炒风就不会无限放大,大家可以放心。

一手销情未达目标 放手减辣难掀炒风

上周有新界洪水桥的汇都及港岛黄竹坑站上盖的海盈山两个全新盘开售,前者是上车盘,绝大部份都是$700万以下的楼价;相反港岛区楼价由$1,000万至$3,000万不等,以往相同位置的楼盘都是换楼客及投资者为主。这两个新盘受到市场的特别关注,因为是财爷放宽楼按的首次大型新盘开售。结果销情并不理想,汇都只出售64间,约占推出单位的1/3,而黄竹坑的海盈山也只售出48个单位,占推出的40%左右。一般来说,首次推盘发展商也会克制定价,以求「一Q清袋」,制造抢购气氛,有利再推售余下的单位! 今次反应未达目标,其实笔者不太意外,虽然有放宽楼按政策,但对上车盘汇都来说实际帮助有限,最高仍然是可按九成,只是保险按揭由30%改为20 %,保险费便宜了。自从上一次财爷将九成按揭扩展至$1000万,$600万以下细价楼的优势就已经减少了,买家开始倾向买$600万以上的物业,因首期相差不大,而地点及面积却有更多的选择,今次汇都正正受到此影响销情。至于海盈山的主要客群之一是投资者,但在高息及高税的背景下,放宽楼按对其帮助有限,至于另一种主要客群是换楼人士,虽然受益于放宽楼按,但15%的印花税仍需预先支付,要通过两间物业的压力测试仍然是困难重重! 今次售楼结果,充份反映当前香港住宅购买力的瘦弱,市场上的投资者在当下投资市场连一般定期存款都有4厘以上的利息,更不要说一些年期较长的投资债券,也很容易有5厘以上的回报。笔者也刚刚购入达6厘的汇丰银行债券,相对于2厘左右回报的物业租金收益,大部份投资者都不会轻易出手买楼收租。另一方面,香港近年有大量年轻人的移民,他们都是上车盘的主力买家,刚刚上月加拿大又放宽对香港年轻人的移民资格,令近十年大专毕业生只要在加拿大工作一年,便可获得永久居民资格,这种「抢人才」计划,又不知将会抢去香港多少年青人。 相反,外地来港的「专才」、「优才」,却要支付30%印花税,对吸引他们来港落地生根,无疑是一种阻碍。财爷应放心减辣,首先应对此等「人才」,暂缓缴付印花税,若七年内卖楼才征收额外税项,才能补充离港的购买力,也间接令人才愿意留港发展,收一石二鸟之效! 在购买力疲弱的背景下,笔者大胆预测,即使财爷取消全部辣招,也难掀起炒风!相反若不及时行动,楼市信心再进一步下跌的话,要挽回却是非常困难!

楼市短期受压 长远前景乐观

香港的住宅楼市受到国内复常及通关有利因素影响,在2023年第一季有好表现,价格比去年底反弹近7%,成交也显著增加。买家眼见楼价已从高位回落超过15%,纷纷改变过去一年的观望态度,抢闸入市!但经过首三个月的反弹后,业主见形势有转纷纷反价,而心急出售的业主,包括移民客户已经在首季出售了物业,二手市场上的业主叫价都是「企硬」,买家见楼价已经迅速反弹,又不急于再加价追货,形成二手市场出现拉锯形势;一手方面发展商也不停部署出货,始终现楼待售单位已超过18,000伙,发展商也是用同区二手市价推盘为主,换句话可以用旧楼价买得到新货,理应反应不俗,但除了个别有铁路概念的楼盘销情尚可,其他高价物业的成交也是寥寥可数。当然相比去年差不多完全停顿为佳,但是要大规模去货,就必须外间因素配合。 由于豪宅的买卖,不少是与国内买家有关,中国的疫后经济仍然疲弱,楼市销情一路未回复,现楼楼价不振,财富效应影响下,连消费力也需要政府大力刺激!另外,美国联储局六月加息的机会率又上升至40%,令港元按揭息口有上升压力,再加上债务危机,令买家选择按兵不动,所以笔者估计香港住宅楼市在未来6个月都不会太景气,二手市场了个别笋盘外,大致上都是买卖两闲。至于发展商一手市场的持货力较强,都会考虑长远的因素。 大家都相信美国债务危机,国院二院始终会妥协解决,而美国的息口在年底或明年初回落的机会也极大。再者香港近期不断优化专才到港的措施,除了新设的高端专才计划,连原先正在实施的优才计划,其人力清单也由13项加大覆盖至51项不同行业,政府的目标是每年增加35,000个外来的优才或专才,这类人才必会带动房屋需求,笔者估计这类大都是中产阶级,对香港中价物业的租赁市场带来实质需求! 另外,政府也公布了新田科技城300公顷土地的详细规划,这里主力发展创科行业,面积等于14个大埔科学园,笔者相信也会吸引不少大型科技公司巨企进驻!以后专才不会再集中居住在港岛或九龙市中心,北部都会区一旦形成,新界的物业可能会跑赢大市,甚至在深圳的物业也连带受到刺激,大家不妨多加留意未来发展的走向! 总括而言,笔者对香港住宅物业的长远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北上生活体验佳 移居深圳变可能

北上深圳消费已经成为城中热门话题,单在10月份北上消费的港人已有53.5万人次,笔者上月也因公事前往珠海,亲身体验内地当今的服务水平。 首先在餐厅的饮食方面,价钱便宜香港约40-50%,这当然是其中一个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但笔者从80年代已经有在国内不同地方行走,价钱一向都比香港便宜,但以往笔者都不太敢随便在街上的餐厅进食,大家应该都记得「地沟油」事件,食物安全往往令人却步,所以当时只敢在大酒店内用餐。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国内对食物安全也注重起来,现在除了路边小贩外,对国内餐厅的食品安全都不至太担心,当然食物的多样化及服务员的质素,远胜香港也是关键因素! 再举一例,笔者经过珠海的华发商都,商场固然是美轮美奂,设计追上时代外,更重要的是销售的服务态度。经过「DJI大疆」无人机专门店,只是随便问一下,服务员却殷勤地解释,令笔者这位门外汉也能略懂一二,再立即拉笔者到门外广场试飞,经过一番努力笔者也乐于付款购买!更令笔者感动的是销售人员愿意花了近一小时,帮助笔者完成很多起飞前的预备功夫,相反在香港著名的电器连锁店购买,除了收钱就没有任何服务,就连收钱往往也要排长龙! 除此之外,如果大家在国内有物业,大部份管理公司都会为业主建立群组,或管理员也会有微信直接联络个别业主,一旦业主有要求,例如公众地方有杂物或邻居深夜嘈吵,都可以立即通知管理员处理,但管理费往往只是香港的1/10,甚至是1/20!笔者相信北上热潮将会越演越烈,先是饮食、购物为主,其他生活配套也会随着国内的生活要求上升而改善,吸引越来越多香港人移居。 笔者公司也有年轻人最近移居深圳,每天经口岸由福田坐地铁到沙田上班,往返两小时至两个半小时,比居住在大西北往返的时间差不多,但租金只需要2,000元左右,节省最少8,000元的租金,加上饮食便宜,购买淘宝也较香港方便,相信非常适合没有家庭的年轻人居住!再过10年,北部都会区开始成形,居住在深圳,往返中港两地可能比在九龙或港岛居住更方便快捷。 移居深圳,令香港更进一步融入大湾区,有助降低香港的经营成本,无异也是一件美事,但香港政府在规划土地发展及投资土地的收益计划上,可能也需要留意有关的影响!

疫情受控 楼市转向 买家宜及早行动

踏入2022年4月份,香港疫情终于见到曙光! 每天确诊人数回落至2000宗左右,即使政府鼓励全港市民一连三天在家做快速测试,碓诊人数也没有大幅上升,证明病毒在社区内的传播已经受控,林郑也表示4月21日如期实施第一期放宽社交距离限制措施。香港楼市在本年第一季成交,受疫情影响大幅减少,随着疫情受控,过去两周来,二手成交大幅上升,十大屋苑4月份首十天已经约有124宗成交,较3月份同期的62宗上升100%。由于首季成交疏落,市场上仍有笋盘待消化,醒目买家就出动争相抢购。 据前线同事汇报,刚刚在市场上成交了一个大围火车站上盖名城单位,业主原来接受1,250万底价,但同一天有4个买家一齐出价,结果业主以价高者得竞价,成交价最终为1,275万‧而且这宗个案并非个别例子,第一城、海柏花园、星涛湾也出现临场反价或「零议价」个案成交!当然这些成交个案有一共同特点,都是比市场价有折让,简单来说是笋盘! 至于一手市场,虽然未有新盘开售,只有货尾应市,但交投也一样热闹,首十天就有110宗成交,较3月同期上升3倍,比较3月全月的154宗成交,也明显大幅上升! 由于是货尾关系,成交个案不少是特色单位,马鞍山泓碧售出1座16楼C室,实用1,261呎连天台,成交价3,200万,呎价高达25,377元;九龙地区KOKO HILLS也售出5座25楼D室,实用465呎连217呎天台,成交价1,122.6万,呎价24,142元;港岛区方面,西半山大学阁也售出1座2楼B室,实用1,584呎,成交价5,880万,呎价37,121元。市场上,无论大中小单位,豪宅区或民生区都在百花齐放,而且买家对于有特点有质素的单位,出价也是豪不手软! 在疫情下,不少市民无可避免在经济上都有所损失,但累积下来的购买力仍然充沛,笔者估计市场上的笋盘在4月份会被消化,加上新盘已经准备妥当,在4月份会推出销售,发展商为了促销也会订价克制。在新盘热销的背景下,楼市又会再度热闹起来,一旦业主心态回复,踏入5月份,业主叫价一定会转为强硬!买家若有需要入市,宜早不宜迟,否则就会错失笋盘的机会!

香港楼市柳暗花明又一村 | 居外专栏

踏入2022年9月份,香港楼市依然一片悲观情绪,二手住宅领先指数(CCL)跌破170,创240周新低,沙田第一城上车盘跌破400万,港岛地铁车站上盖一手新盘开售,竟然录得零成交。 此时此刻,美国宣布再加息0.75厘,香港银行也开始上调最优惠利率0.125%,有财经专家更预言未来3年,香港楼价会大跌4成。 笔者也明白,若大家只看到眼前的政治及经济形势,很自然被悲观情绪所笼罩。不过最近有两则好消息,却成为久旱的甘露。 另外,金管局放宽压力测试要求,由3厘减至2厘,短期固然会增加购买力,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香港政府仍有大量辣招在实施中。 只要楼价跌势过急,政府就会调整措施应对,尤其是在国内房地产的风波扩大,各地政府也在实施各项政策救市。 在此大背景下,10月的施政报告中,大家不妨估计一下有何新政,又会对房地产带来甚么长远影响。 香港政府面对最大难题之一,是人才的流失。英国的BNO签证令不少年青人移居英国之外,也有不少金融人才因为封关,移居至新加坡。 除了海外抢人才外,内地各省市也在争夺人才。以往在中大、港大毕业的内地生,首选可能是留港就业,在香港工作满7年便可以成为香港的永久居民,也就不用缴交30%的高昂印花税置业。 所以降低永居门槛,显然是合理的抢人才措施。若果再进取一点,优才留港置业自用的话,是否应该豁免买家印花税,也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叶刘淑仪在8月份也曾有此建议,政府内部有讨论,也是合理联想。 其实笔者只是举其中一个例子,说明不要对香港房地产太悲观,短期而言楼价有机会受压,但置业是长远投资,如果对香港的长远有信心,短期淡市反而是压价入市良机。 笔者回想2018年第一城也曾下跌至400万,很快就反弹,不少买家后悔没有把握时良机,今次机会再一次来临,大家又会否够胆入市?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沙中线通港岛,哪区楼价最受惠?| 居外专栏

沙中线通往港岛湾仔会展的延伸线,终于在今年5月15日通车。这条铁路线由70年代开始计划,前前后后经历50年才完工。期间宋皇台车站曾发现古迹,红磡站也曾爆出造假及偷工减料等丑闻,可谓一波三折。无论如何,这条铁路是香港第四条过海隧道,大大改善繁忙时间地铁过海段的挤迫情况。   当然,站在投资香港物业的角度,哪个地区最受惠更为大家关注。由于过海段新建车站只增加了会展站,而会展站处于差不多纯商业区,对于当地的办公楼价格,当然直接受惠。 有部份评论认为对红磡站附近物业有帮助,但该区住宅数量也有限,铁路上盖物业只有都会轩,而步行距离十分钟内的只有半岛豪庭及海滨南岸,其余的都以酒店及办公楼为主。   以笔者的观察及判断,反而东铁线上的新界东住宅,得益可能更大。以往新界东住宅,由于交通不便,往返港岛商业中心的工作地点需时长,大大影响楼价。   当新铁路线通车后,由大围至会展只需四个站,需时大约15分钟,有同事发现比乘搭屯马线,由大围去马鞍山站的时间更短更快捷,即使大埔也不用30分钟可到达中环,由边境罗湖站或皇岗站,40分钟也可直达。   根据历史数据,西铁在2009年连通尖东站时,大大减少元朗区至市区的行车时间,有利在市区工作的年青人迁入元朗区,车站上盖物业更是直接受惠。   当年2009年12月Yoho Town平均呎价为5,147,到2022年4月呎价已升至17,174,涨幅达到333%。参考全港楼价指数则由2009年底的134.7升至2022年3月的381.3,升幅为283%,可见元朗Yoho Town的楼价跑赢大市近两成。   所以笔者建议大家不妨多留意东铁沿线物业,加上政府大力推动北部都会计划,此区的升值潜力不容忽视。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三分二伦敦人租房住 没车没房照样结婚 | 英国

“安其俗,乐其业”,《老子》中的这句名言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的生活观。北京的房价成为中国房市的缩影,成为令所有当代中国人痛苦和向往交织的话题。同样生活在房价高昂的城市,中国人整天愁眉苦脸,劳劳碌碌只为在城市里买间小床房。 1.“安其俗,乐其业”,《老子》中的这句名言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的生活观。“女人的独立是从拥有自己的房间开始的”,英国作家伍尔芙的这句至理名言,也影响了一代英国人。 2.北京的房价成为中国房市的缩影,成为令所有当代中国人痛苦和向往交织的话题。而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甚至有着远高于北京的房价。 3.【超高的房价,一间卧室一周租金达700镑】 4.虽然英国从2008年起就饱受金融危机之困,通货膨胀率一直居高不下,房贷也几乎陷入瘫痪,但即便如此,还是阻止不了伦敦房价的不断攀升。 5.伦敦房价达到每平方英尺(将近0.1平米)1928美元,排名世界第三。 6.金融业是伦敦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而全英国GDP的三分之一都几乎来自这里,房价自然高得要死。 7.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31年,伦敦的人口将达到1000万。这也让伦敦房价在欧洲经融危机和“脱欧”的背景下继续坚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伦敦的房价在去年上涨了5.2%,一套房子的均价大概为228000英镑,近230万人民币。 8.即使是在这儿租房也不便宜。即使远离伦敦市区, 16平米的两室一厅,也达到一个月700英镑。 9.高房价和高租金也让伦敦这个世界大都市有蜗居一族。“在东伦敦的贫民区,70至80英镑一周的价格也能租到房子,那里的房客主要来自国外,从事服务员等比较底层的工作,而因为流动人口大,治安特别不好。” 10.【租房为主流,只有35%的居民花钱买房】 11.超高的房价,在想要购房的人群前竖起屏障,而因为房贷不景气造成的高首付率,更是让买房难上加难。 12.一套伦敦的房子最少也在30万英镑左右,而首付要求不低于3成,10万多英镑的首付不论是对年轻人还是工作一段时间的中年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数目。 13.高房价和高首付影响到了伦敦人和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剑桥大学的调研数据显示,只有35%的英国居民住在自己花钱购买的房子里,换言之,剩下的人全部住在自己租来的房子里,而在1993-1994年,还有43%的人拥有自己的房产。 14.在英国,中等年收入大概在2至3万英镑,白领年收入约为6至8万英镑,房租占据了家庭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因此就导致他们很少有余钱拿去存款,更别说贷款买房了。 15.一份住房情况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五年中,英国有孩子的家庭租房生活的数量,飙升了86%,是有自己房子住的家庭的两倍。 16.35岁以下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者中选择租房的人数,占了其比例的47%,比八十年代翻了三番。而在过去六年里,35岁以下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者中有自己住房的人的比例从51%下降了三分之二。 17.【不一样的购房观: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把自己困在伦敦?】 18.虽然当地人也表示房价高得离谱,但放松的购房观和享受当下的姿态,让他们对于高房价的忧虑,远低于当代中国人。 19.佩吉大妈出生在巴西,之后跟着自己现在的丈夫来到了英国,目前有两个孩子。 20.“为什么我要花那么多钱,去买一套房子呢?房价这么贵,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把自己困在伦敦?”佩吉大妈刚结束中国旅游的行程回到伦敦,对于存钱买房的概念不太感兴趣,“有这些钱我完全可以到处去玩儿,就像这次去中国那样。” 21.佩吉大妈的态度,也是大多数伦敦人的观念。英国人的慢生活影响到他们的购房观,即使在走出bank station 地铁站来到伦敦的金融中心 ,到了下班时间,白领们不是赶紧回家,而是坐在街边小酒吧花上半个小时喝一小瓶啤酒。 22.“把钱拿去买房,我们怎么享受生活?”佩吉大妈耸耸肩。 23.【“啃老”是普遍现象,年轻人住父母家中,定期交租金】 24.面对高企的房价,最受伤的是刚工作的年轻人。但不同的购房观念和良好的福利制度,让年轻人仍能够安心于自己的慢生活。 25.因为房租几乎占据刚工作的年轻人月收入的一半,所以不少年轻人都跟着家里人住,只需定期把自己的房租交给父母就是。 26.没有房产,住得踏实吗?佩吉大妈表示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有着不错的政府补助,她完全不担心养老问题,“我妹妹生了5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补助,她现在也不过得开开心心的嘛。” 27.良好的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国年轻人的奋斗精神,英国年轻人大多觉得自己只要有个稳定工作就行了,事业心和野心并不旺盛。 28.【爱情与房产无关,无车无房不碍恋爱结婚】 29.相同的高房价,不同的购房观,而英国人由此延伸出的婚姻观,也与我们不太一样。 30.没有房产,租房居住,甚至是蹭爹妈的房子住,学历和工作都比较一般,这是不少伦敦年轻人的现状。但即便如此,没车没房的他们也不愁会当一辈子光棍。 31.“这完全没问题,家长也不会因为一个男孩没有买房,就不同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佩吉大妈对 “无车无房就无法结婚”的问题感到惊奇,并大讲爱情观,“婚姻是要相互喜欢并且能相互帮助,不是一方给另一方钱,让她只花你的钱,这不是婚姻。” 32.佩吉大妈认为:不必只为了物质和钱而努力,如果这样,你会失去很多生活的乐趣,而生活中的很多小小的美和感动,才是最美好的东西。 1、对于工作,英国人的信条是“work for living , not live to work”(工作是为更好地享受生活,但生存不仅是为了工作)。 2、而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人却坚信另一句话:“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3、当懂得享受生活的英国人心情舒畅地享受阳光时,勤奋的中国人仍投入于“战斗”之中,无法自拔。 4、接下去,辛苦工作之后,总算存下一笔钱,英国人和中国人该考虑安家了。 5、这时,他们的选择仍然不一样。愿意与大自然保持亲近的英国人去乡村买下带花园的townhouse,房子的基建全部俱备,全家上下齐动手。 6、而始终坚信“有房就有家”的中国人则从银行里取出多年的积蓄拱手交给地产商。 7、于是英国人开始笑话中国人不懂得生活了。 8、除了房子和工作,英国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不同体现在生活的小细节中。   9、英国对壁炉情有独钟,随着一个城市的烟雾和黑暗越来越浓,这个城市的居民依然没选择放弃炉火。 10/中国人不用壁炉,古代用炭盆取暖,现在用上了暖气、空调。但舶来品壁炉却在中国许多家卖场里,变身成了可以吹出热风,吐着红红的假火苗的取暖设备,形象逼真。 11、在英国很多地方都保留着老式的建筑,阁楼、尖顶且无一例外地都顶着高高的烟囱。 12、即便屋内已装修得十分现代化,但英国人建房子的时候依然喜欢加个烟囱,可见他们的传统。 13、不过在圣诞节前夕,烟囱倒是给了孩子们无数的幻想,也成全了爸爸妈妈们的谎言。 14、在中国也有烟囱,不过都是顶天立地在工厂里,身强力壮,规模可观,但却不能给我们带来垂涎的想象,倒是在中国的农村,袅袅炊烟升起的景象总能给人温暖的感觉。 15、在装修上,英国人注重DIY,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6、像刷墙、铺地、做家具、贴壁纸、修电器、铺水管这样的粗活儿,他们也能样样在行。 17、中国人注重“装修”,在中国装修要请装修队,画图纸、买材料,并且还要监督着施工人员去完成,买房子有钱就行。 18、在英国,花园就等同于他们自己屋子外围的庭院。 19、园艺是他们最大的业余爱好,他们时常把自己泡在园子内,种花种树养宠物,锄草灌溉松土壤,亲手打造出的绚丽风景自然得意。 20、最得意的莫过于如此美丽的后花园是属于自己,最悲哀的就是怕自家门前的花园不收拾会遭到邻居们的笑话。 21、在中国人眼里,花园就像是公园。到处盛开着鲜花,但这是园林工作者辛勤的成果,并不属于个人,我们只拥有观赏权。 22、只有在一些别墅群中,我们才能偶尔发现一小块用篱笆圈起来的私人“花园”。 23、英国人眼中的房子富于浪漫主义气息。他们更愿意将它概括为“我的城堡”。 24、广义上讲,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地把自己想象成国王,自己的房子是可以为所欲为的领地。 25、狭义上理解,很多英国人的确至今仍能幸运地居住在古老的城堡里,这句话与北京人说“家是我的四合院”同理。 26、对于一个普通中国人而言,房子就是一个需要咬紧牙关、拿出前半生所有积蓄,并且,在后半生使你每月与银行还贷部门保持亲密联系的东西。 27、但是别抱太大幻想,它可能只是某个巨大水泥建筑中微不足道的一小块“积木”。 28、在英国,有英国管家,在中国有小时工。 29、英国的管家非常老练,就像一部个人电脑,他能细致入微地了解主人和主人身边环境的功能,就像主人的代理人,代管主人的一切事务,包括心情,编谎言也是他们份内的事。 30、他们是真正的管家,主人在这里好像是多余的了。 31、在中国,与英国管家相对应着的是小时工,虽说小时工干涉不了主人的私人生活,但洗衣擦地做饭等平常家务,他们样样在行,以小时为单位解决问题迅速又麻利,且服务温馨又周到,只不过他们始终无法融入主人的生活。 32、英国人的家庭周末,节目大为丰富,他们举行家族聚餐,或是绿地野餐,虽然也会看戏剧和听露天音乐会。 33、但任何一种消遣节目都要带上家庭成员,并且弄得热闹非凡。 34、中国的家庭周末,k歌、泡吧、看电视、睡觉,娱乐方式多样。 35、但家庭成员之间的聚会比较少,忙了一周的工作,周末意味着休息和放松。 36、在英国,下午茶一般是每日的固定内容,而且绝对私人,只在少数家庭成员中进行,是他们休息身心的方式,会尽量避免生活或者工作中的种种压力。 37、中国人的下午茶和英国人的下午茶从形式上看,正越来越相似,但两者喝的目的却绝然不同。 38、中国人的下午茶,更多含有一种“社交”的成分。 39、英格兰乡村保护机构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英国人选择在乡村定居。 40、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太多中国人对乡村抱有如此巨大的热情。 41、不过,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中国的大多数乡村没有象英国那样有铺满鲜花的小径,小巧迷人的糖果店、旧货店、小酒馆,以及保存完好的壮丽古堡。 1.美国市场研究公司Demographia的全球住房负担报告显示,在全球9个国家或地区、合共378个城市当中,中国香港的住房负担最重。 2.据报道,这份全球性住房调查报告的统计者利用“房价收入比”衡量住房可负担能力水平。房价收入比是用一个城市的中位房价除以中等家庭年收入总值而得出。 3.中国香港楼价中位数是家庭入息中位数17倍,即平均每个家庭“不吃不喝”17年,方可买得一个单位。这是中国香港连续第5年登该榜榜首,而17倍也是该报告出炉1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4.美国各大城市大多数经济适用房在3.6。加拿大(4.3)爱尔兰(4.3),日本(4.4),英国(4.7)和新加坡(5.0)。有3个国家/(地区)市场 严重买不起房 ,包括中国(中国香港),高达17.0,新西兰8.2和澳大利亚的6.4。 5.报告显示全球10个可负担能力最差的房地产市场为: 6.第一,中国香港 7.中国香港的楼价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水平,远高于中国大陆北上广地区。在港岛区甚至高达10—50万人民币一平米。 8.中国香港拥有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资源枯竭与电力短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香港政府。 9.为了能让更多的市民有房可住,中国香港只能将楼房越建越高,楼宇间的间隔越修越密,单从外观来看,展现了一幅超现实的画面。 10.第二,温哥华 11.第三,悉尼 12.作为世界上房价第3贵的城市,悉尼(房源)2015年房价收入比为9.8%,高于2014年的数值9。这也是悉尼在Demographia公司公布调查报告11年以来,最差的住房可负担能力评级。 13.第四,三藩市 14.第五,圣何塞 15.第六,墨尔本 16.墨尔本市场的住房可负担能力也出现恶化,其房价收入比如今为8.7,高于2013年的8.3。 17.第七,伦敦 18.英国伦敦:每平方英尺均价:3,500英镑(每平方米约合人民币36.066万元)平均房屋面积:7900平方英尺。 19.第八,圣地亚哥 20.第九,奥克兰 21.第十,洛杉矶 “安其俗,乐其业”,《老子》中的这句名言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的生活观。“女人的独立是从拥有自己的房间开始的”,英国作家伍尔芙的这句至理名言,也影响了一代英国人。北京的房价成为中国房市的缩影,成为令所有当代中国人痛苦和向往交织的话题。而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甚至有着远高于北京的房价。 (据英伦杂闻趣事)

内地客撑起中国香港一手豪宅:买下1/3房产 创五年新高 | 中国香港

中国香港政府之前推出的买家印花税(BSD),原意是希望遏止内地及海外人士来港炒楼,但事实证明无阻内地人到港买楼的决心,尤其是极具升值潜力的豪宅。中原地产的资料显示,内地客占一手豪宅市场的比重,已升至近5年的季度新高。 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黄良升指出,一手豪宅内地买家占金额比例升至近5年的季新高度,达到33.4%,相信是因为中国香港豪宅市道向好,吸引内地买家入市。 2017年第4季中国香港一手豪宅市场,已知内地个人买家占金额比重33.4%,占宗数比例28.9%。数字按季分别上升1.9及5.5个百分点,占金额为近5年的季度新高,反映内地资金持续流入中国香港豪宅市场,兼且集中於高价豪宅。 期内二手豪宅市场,已知内地个人买家占金额比例17.4%,占宗数比例14.6%,数字分别按季下降0.1及上升0.5个百分点。 整体方面,已知内地个人买家占金额比例26.2%,占宗数比例21.8%,按季分别上升0.5及2.0个百分点。去年全年,有较多内地个人二手买家的豪宅,包括贝沙湾34宗,14.76亿元;凯旋门15宗,5.54亿元;君临天下12宗,4.25亿元;宝翠园17宗,3.33亿元。 2017年全年中国香港楼价累计升幅14.8%,为五年来最大,其中以面积大小划分,D、E类大面积单位(实用面积分别100-159.9平方米及160平方米以上)全年楼价升11.2%,落后中小型单位同期近15%的涨幅。在内地客大力支持下,分析师预期,豪宅今年表现可追落后,升幅将会跑赢中小型住宅楼价。 点击查看居外网上过千套中国香港精品房源 人民币於去年开始止跌回升,增加内地客的弹药,加上中国香港楼市走势强劲,即使辣招不断出,但楼价亦未曾跌过,更令中国香港物业被看高一线。最新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最新报167.96点,按周升0.2%,再创历史新高。CCL(大型单位)表现更为突出,连续5周创历史新高,平了2017年6月期间的纪录。CCL(大型单位)最新报168.1点,按周升0.17%,连升8周共5.32%。 税务局数字显示,反映公司客及非本地买家入市情况的买家印花税,2017年全年共录得3,823宗成交,涉及税收达87亿元。单计去年12月份,买家印花税成交多达534宗,涉及税收达13亿元创历史新高,与2016年同期145宗及4.37亿元比较,升幅2.7倍及2倍。 虽然内地豪宅去年的升幅亦不弱,而海外市场亦一向受内地客欢迎,但市场人士认为,中国香港的吸引力始终较佳,除了有楼价上升的因素,税制简单亦是卖点之一。虽然一笔过买家印花税达30%,但相比在外国买楼,其後支出的确较少。於加拿大买楼出租,要交最高达25%的预扣税;物业被视作遗产留给下一代,於美国更要交40%的遗产税,所以未来中国香港豪宅仍会是内地客的最爱。   参考来源:路透、资本杂志 责任编辑:Zoe Chan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